谁是更大的老虎?嘘,别瞎猜了

谁是更大的老虎?

反腐到令计划、徐才厚、周永康这个级别,这一疑惑,也成为关注的焦点。借着两会的时机,有媒体将这个问题抛出来,政协新闻发言人吕新华的回答是,有老虎一定打,猜测没有意义。

同样的问题,媒体还问了总后勤部政委刘源,回答很简洁,“很难说,等中央消息。”

如果讲常识,就算有“更大的老虎”将被拿下,在案情公开前,党政军高官也不该透露。像周永康案,就是从外围开始,网络逐渐收紧,这是打大老虎应有的程序,也可说是技巧。

但高层打虎本身有话题性,所以媒体依然还是逮住机会发问。至于普通民众,则像听取官场秘闻一样等着揭示答案,尽管收到的回答,多是些绝对政治正确的轱辘话。

对打虎走向的臆测,一个直接后果,是培养了一批信号党、解读党。他们极尽所能,从那些车轱辘话里建立联想、影射,宣示他们对于反腐走向的解读。

不能说这样的解读完全无意义,或者不准确。同样是吕新华,去年被追问周永康问题时,以一句“你懂的”应答,欲说还休,坊间猜测最后确实应验。

但更多时候,对打虎的臆测已经到了敏感过度的地步。比如,中纪委网站刊文《大清“裸官”庆亲王的作风问题》,一批用影射史学,解读谁是现代版庆亲王的文章腾空出世;当《人民日报》谈铁帽子王时,同样的解读手法又被用到铁帽子王身上。

在打虎密集的时间点,这样的文章应接不暇,尽管我也关心打虎,但它已逐渐失去了让我点击阅读的欲望。原因无他,点击就是为信号党、解读党贡献影响力,而他们中的某些人,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寄生在反腐链条上的所谓“观察家”。

真正的危害倒非如此。我所担心的,是对打虎的盲目臆测,正让反腐议题失焦,并培养起一种广泛的看客心态,让民众离参与式政治越来越远,兴趣集中在窥探官场博弈秘闻。

围观打虎,不一定会带来政治参与感。从历史的郡县制到今天,百姓能接触的官员,多半不超县长级别。那么,技术操作层面,反腐至少涉及到两个场域,一是民众可直接感触的基层场域,一个是科层体制下的中高层官场。打虎触发的舆情,多集中在后者,但实际上一个乡镇镇长甚至村长,对一个百姓的影响,可能不输省部级高官。

现在的舆情议程,多多少少被扭曲了,议程至上而下被设定引导,基层对于苍蝇的恶感,纾解的空间并不多。不妨看看遍布在论坛、微博的那些伸冤贴吧。即便高层打虎层面,信号、深意之类的臆测,也盖过对腐败发生机制的正常解读。

要停止把民众当外围看客来塑造,让其参与,给其引导反腐舆情走向、设置议程的能力,就该认识到,即便权利、制度建设的老生常谈,也比那些不靠谱的官场窥视有价值的多。(文/凤凰网评论员 熊志)

往期回顾
 
2014两会主专题

凤凰新媒体 资讯频道

邮箱:news@ifeng.com

凤凰资讯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ifengnews2014

两会直击
独家新闻
独家策划
两会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