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国激光陀螺团队:瞄准空天战场 导弹千里点穴


来源:中国青年报

他们的成果让导弹实现“千里点穴” 蔡渭滨 李治 这可能是未来战争中的一个场景:交战双方正在激战,突然,空天导航卫星被摧毁,信号随之中断。但战场并没有沉寂,部分高新武器依然按照计

 

第六届北京国际光电展:窥见一斑的激光陀螺。(凤凰军事)

他们的成果让导弹实现“千里点穴”

蔡渭滨 李治

这可能是未来战争中的一个场景:交战双方正在激战,突然,空天导航卫星被摧毁,信号随之中断。但战场并没有沉寂,部分高新武器依然按照计划击中既定目标。

这种精确打击技术的背后,离不开自主导航系统一个叫做“激光陀螺”的核心器件。国防科技大学激光陀螺技术创新团队为此已经奋战了43年,他们使我国的激光陀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我军“能打仗、打胜仗”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坚守

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大放异彩,令世人瞩目。而让“战斧”巡航导弹实现“千里点穴”功能的核心器件,就是激光陀螺。

激光陀螺,又叫环形激光器,它在加速度计的配合下可以感知物体在任意时刻的空间位置,被誉为武器平台定位导航系统的“心脏”。

美国人于1960年率先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后,马上开始激光陀螺的研制。上世纪70年代末期,相关技术在战术飞机和战术导弹上试验成功,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掀起新一轮激光陀螺的研制热潮。

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的钱学森,敏锐地捕捉到了激光陀螺巨大的潜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1971年,在他的指导下,国防科技大学成立激光教研室,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之路。

当初,我国有十多家单位开展这项研究,最后绝大多数都因基础工艺过不了关而放弃。

“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更要坚持下去。如果我们不干,就可能给国家留下空白!”中国工程院院士、团队负责人高伯龙掷地有声地说。

刚刚开始研制激光陀螺时,高伯龙和他的同事连制作激光器用什么材料都不知道。一次,他听说大理石膨胀率较低,可以选用。为节省开支,他就推着平板车到长沙火车站工地去捡废料,一次又一次,风雨无阻。

高伯龙患有哮喘病,胆囊和心脏也有问题,常年靠超剂量服用药物控制。有一年,组织上送他去北京治疗,临走时他嘱咐大家:“我这一去不知会怎样,但你们一定要坚持搞下去,给国家有个交代。”

1994年11月8日,我国第一台激光陀螺工程化样机在国防科技大学诞生,继美俄法之后,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能够独立研制激光陀螺的国家。

攀登

团队在研制工程化样机时,最大的拦路虎就是被称为“关键技术之首”的镀膜。为了突破工艺技术这道难关,高伯龙放弃多年钟爱的理论研究,转向专攻基础工艺,向膜系设计这一难关发起冲锋。

没有薄膜光学方面的资料可以借鉴,他们就从最基础的理论出发,开始具体膜系的计算和分析。当时国内计算机还不是很普及,没有现成的软件可用,他们就自己动手编程,完成了膜系设计。

为了检验镀膜的效果,高伯龙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高精度的膜片性能测量设备。当时国内外流行的设备精度普遍不高,高伯龙经过仔细研究,想出了一个全新的测量方法,成功研制出高精度的反射率透射率测量仪。该仪器的发明,为团队提供了一双“火眼金睛”,大大提高了镀膜工作效率。

[责任编辑:薛满意]

凤凰军事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