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国际 > 正文
德国女作家穆勒爆冷获诺贝尔文学奖 曾长期反极权
2009年10月09日 06:48东方早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2009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作家赫塔·穆勒

北京时间昨天晚上7点,备受关注的200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终于揭晓——现年56岁的德国著名女作家赫塔·穆勒(Herta Müller)因其作品“以诗的专注和散文的真诚,描绘了被放逐者的景观”获得这一重要殊荣,她也是第12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并将获得140万美元。

“我认为,在她的作品中有一股难以置信的力量,她拥有非常非常独特的写作风格。” 今年6月新上任的瑞典学院终身秘书彼得·恩隆德说,“你只要阅读了半页就立马知道这就是赫塔·穆勒。” 恩隆德补充说, “与此同时,她也有话要说,一方面因为她是个被罗马尼亚政府迫害的异议者,另一方面也因为她在祖国也是个外人,对政权、对主流语言、对自己的家庭,她都是个外人。”

东方早报记者 石剑峰

“我非常吃惊,真无法相信我获奖了。”获悉自己获奖,赫塔·穆勒在德国通过其出版商即时发表了简短获奖声明,“此时,我真不知道说什么。”这对所有人都是一个意外,因为在德国之外,赫塔·穆勒都是个陌生的名字,在网上几乎没有其中文介绍资料,英文介绍也是寥寥。

写少数民族

在极权下的生活

穆勒1953年出生于罗马尼亚Banat一个日耳曼少数族裔家庭,父亲在二战时曾服役于武装党卫队。1982年,穆勒在国内发表了其“处女作”短篇小说集《低地》,但立即遭到了罗马尼亚当局的审查和删减。穆勒因拒绝与当时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统治下的安全部门合作而失去教职。由于她多次对罗马尼亚政府提出批评,并且担心秘密警察的侵扰,1987年,赫塔·米勒和丈夫——小说家理查·瓦格纳前往德国。随后的几年,她曾到德国国内外的许多大学讲学。1995年,米勒获得了德国科学院院士职位。

德国《每日镜报》评价赫塔·穆勒的作品见证了对齐奥塞斯库统治下的黑暗过去和罗马尼亚境内日耳曼少数民族经历的悲惨记忆。穆勒的写作多从这个经历出发,写了少数民族在极权下生活的优秀故事。但书里的政治内容又不过分,她的风格非常诗意,非常简约,是个了不起的作家。

穆勒代表作是小说《风中绿李》,小说写了五个生活在齐奥塞斯库专制下的罗马尼亚年轻人。穆勒曾说,她写这部小说的原因就是为了“纪念我在齐奥塞斯库统治下被害的友人”,她还自称对他们“负有责任”。《纽约时报》在评价这部作品时称,“作者在罗共的专制下,在形神皆丑的生活中,以栩栩如生的细节创造了某种诗意。”穆勒的最新作品《全部财产随身携带》于今年8月出版,书中写了一个被送往乌克兰劳改营的17岁少年,评论称这部小说“杰出、感人、谦卑”,这部小说也入围了即将颁发的德国书业奖。

穆勒简介:

2009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穆勒简介:生于罗马尼亚一个德语小镇

2009年诺贝尔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美国三位科学家分享

华人科学家高锟以及两名美国科学家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英美以三国三位科学家共享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

延伸阅读:

新闻背景:诺贝尔文学奖

近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

评审小组偏见 欧洲人独霸诺贝尔文学奖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石剑峰   编辑: 霍吉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