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国际 > 正文
德国女作家穆勒爆冷获诺贝尔文学奖 曾长期反极权
2009年10月09日 06:48东方早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穆勒被翻译成英文的作品《天底》

《护照》

《用一条腿旅行》

用罗马尼亚语想象

用德语写作

穆勒幼年生活在一个罗马尼亚德语社区中,作家曾回忆她第一次接触到罗马尼亚语已经15岁,在她生活的地方没人讲罗马尼亚语。之后又完全移民到一个德语国家,所以对于德语和罗马尼亚语两种母语,穆勒一直有非常复杂的感情,穆勒曾说,“我的罗马尼亚语水平一般,我相信罗马尼亚语最美的部分是我在轿车厂干活时学到的日常用语。今天有人问我从先锋派那儿学到了什么,我回答说我从民歌那里学到的更多。第一次听到Maria Tanase(罗马尼亚国宝级别民谣女歌手)时觉得简直不可思议。那是我第一次真正领会民间传说的意义。罗马尼亚的民间音乐和人的生存息息相关。但德国民间传说对我完全没有启发。”“罗马尼亚的比喻更加肉感,直截了当。那种直接的形象比我的母语德语更适合我。这是我想学罗马尼亚语的主要原因。我在罗马尼亚语方面非常敏感,但我的罗马尼亚语词汇不那么丰富。词汇贫乏就很难表达自己。我记得在巴黎遇见Emil Cioran(罗马尼亚大思想家),他说他来法国之后就不愿再说罗马尼亚语了,可年纪大了还是会用罗马尼亚语做梦,完全没法控制。他说,这种语言抓着我不放,防都防不住。”

据悉,今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将于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

把她获奖和政治联系无法避免

赫塔·穆勒对中国读者肯定是个陌生的名字,她在国内的介绍很少,但《世界文学》杂志曾经刊登过她几篇短篇小说。几年前,我们和歌德学院合作搞德语文学翻译大赛,就曾经选用过她的作品作为翻译文本。

我是1993年第一次读到她的小说,感觉她的文字非常漂亮,我被她笔下的乡村生活诗意深深吸引。我读她的小说就感觉到,她的写作有很强的诗歌背景,她也确实是个诗人。她描写的乡村生活孤独而忧伤,可能跟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但是大部分读者和评论家对她的作品第一反应就是政治,对专制的批判和控诉。听到她获奖的消息,我第一反应是,评论家们又要把她的获奖和政治联系起来了,这也没办法避免。

在我看来,穆勒虽然是罗马尼亚人,但她出生成长的环境是罗马尼亚的日耳曼少数民族社区,所以她的文化和写作背景是日耳曼的,罗马尼亚只是她写作的背景。她在罗马尼亚时的写作还没有崭露头角,她的出名还是到了德国之后。德国人似乎很推崇这位罗马尼亚的德国人,所以当时歌德学院选她的作品作为比赛文本我当时也挺吃惊的。

高兴(《世界文学》主编)

“我个人最难忘的是在罗马尼亚的生活经历,虽然我已移居几百公里外的德国,但这并不能抹掉过去的经历。离开故乡时,我将过去也一并打包。我认为,专制在当今德国仍旧是个话题。

——赫塔·穆勒

记者手记

冷战标签使诺奖

再次留在欧洲

瑞典学院终身秘书彼得·恩隆德称赞穆勒“一方面她是一位使用真实幻想语言写作的伟大作家,另外一方面,她又能真切地让你感受到在专制国家里生活的感受,以及充当少数民族、被流放的感受。”尽管这位瑞典学院新任常务秘书没有挑明,选择这位作家是否出于冷战结束20周年的考量,但在许多评论家看来,穆勒身上有太多冷战标签。

在德国之外,赫塔·穆勒是个陌生的名字。赫塔·穆勒的作品在中国内地没有被翻译介绍过,不过台湾曾于1999年翻译出版了这位女作家的代表作《风中绿李》中文繁体版。对于这位从罗马尼亚移民到德国的女作家,国内的德语文学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并不知晓。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主任卫茂平对记者表示,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这种情况和2002凯尔泰斯·伊姆雷获奖很相似。

彼得·恩隆德本周早些时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坦率表示,诺贝尔文学奖过于“欧洲中心论”了,“我认为这是个问题。”他补充说,不少美国作家配得上诺贝尔文学奖。但恩隆德可能欺骗了所有人,特别是因为他这席话备受鼓舞的美国作家,算上穆勒,欧洲已经连续获得6届诺贝尔奖。不过恩隆德已经准备好了应付舆论攻击,他昨天立马为自己早先时候的言论做了补充,“我们时刻警惕,因心理上的偏见而挑选获奖作家。这个结果没有任何问题。”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石剑峰   编辑: 霍吉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