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总理的百姓情怀
2007年03月12日 10:06投票数: 顶一下  【

一大早,曼开村就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收割机在田间作业,农民脸上溢满了丰收的喜悦,一袋袋装满了稻子的编织袋堆放在进村的道路上。

温家宝走下车,径直走到一块正在收割的稻田里。曼开村傣族农民岩燕正在指挥收割机收割。温家宝站在田里,和岩燕交谈起来。

“今年旱稻一亩打多少粮食?”

“400到500公斤。”

“价格如何?”

“还可以,一斤7毛左右。”

“还种别的吗?”

“还种了10亩橡胶。”

“橡胶收成怎么样?”

“一亩一年可割90公斤胶,一公斤干胶12元。”

“我23年前来过西双版纳,那个时候村民很苦,虽然是竹楼,但楼上住人,楼下却养牛羊猪。不知现在怎么样了?”

“现在楼下放的是农具、拖拉机,日子过的好多了。”

“走,领我到你们村子里看看。”

温家宝刚走到村前,闻讯而来的数百村民已将路口挤得水泄不通。“总理好,总理辛苦了!”身着艳丽民族服饰的村民们涌上前来,热情地和总理握手,不少民族群众还把鲜艳的花环戴在总理身上,祝福总理吉祥如意。

一路握手,一路问好,温家宝和每一位村民都热情交谈。短短的500米进村道路,被村民们滚烫的热情包裹;短短的500米进村道路,整整走了20分钟。

离开曼开村,温家宝一行又来到勐罕镇曼辉囡村。

曼辉囡村是一个以阿克人(哈尼族支系)为主的半山区,这几年虽然基本实现了三通,但晴通雨阻,至今未通电视。

温家宝十分牵挂特少民族的发展,一进村,就径直来到哈尼族村民二子家里。这是一间简陋的民房,由于长年疏于清扫,破损的楼板墙壁已经泛黑。温家宝和他们围坐在一起,问长问短。

家里几口人?种了几亩田?看病远不远?要走多长时间?粮食够不够吃?……温家宝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得知村里至今没有卫生所,村民看病要坐4个多小时的拖拉机到城里看病时,总理目光和蔼,眉头却渐渐锁起。

“先进性教育活动怎么联系实际?具体地说,就是解决怎么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的问题。这是每个共产党员、每个党员领导干部每时每刻都应当想的问题,更是应当用自己的行为做出回答的问题。”总理语重心长,“倾听民意,反映民愿,集中民力民智,全心全意地把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这就是党的先进性的体现。”

总理有一个萦绕心怀的情结。“在北京,我常常问从农村来的人:农民笑了吗?让农民笑得更好,一代、一代笑下去,是我的最大愿望。”

行程解读愿望:除参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外,在云南3天,总理到了2个村、1所学校、1个社区、两个植物研究所,行程数百公里,全是崎岖山路。

即使是在社区和学校,温家宝关注的依然是他们的冷暖安危。

6日下午,总理一行没有打任何招呼就走进了勐罕镇中学。

校园内,身着各式艳丽民族服饰的学生们,有的在操场上打球,有的在读书或聊天。

“你们是几年级学生?”看到前两天还在电视里看见的总理突然和蔼可亲地出现在她们面前,七年级109班学生玉康、玉甩、玉端、玉应康、玉么糯吃惊不已。

“温爷爷好。”

“同学们好。”

“一个学期要交多少学杂费?”

“285元。”

“上学很愉快吧?”

“好玩呢!”玉康脱口而出的自白引来大家一阵笑声。

“真羡慕你们。”

“欢迎您到我们这儿来玩。”玉康童真无邪的话语引来了更多的笑声。

   编辑: 霍吉和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