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蒋介石晚年曾经坚决镇压台独分裂势力
2007年04月06日 16:38新浪读书投票数: 顶一下  【

其二,在历史教育方面,割裂大陆和台湾的关系,要求学生认同台湾。

从李登辉开始,台湾的教育文化就不断往“台独”的道路上推进。早在1995年,台湾“教育部”就决定把“政府立足台湾的政策充分反映在课程设计上”。“教育部规定:小学阶段开设《认识台湾》课程。为什么小学要开设《认识台湾》课呢?”李登辉解释说:“我要国民小学教育里多加些台湾历史、台湾地理,以及自己的根等等课程。”范希周主编:《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第102页,九州出版社2004年版。在李登辉影响下,“台湾意识”、“台湾精神”、“台湾生命共同体”等“脱中国化意识”,不是“中国的台湾”之类的思想,在编写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主持《认识台湾》一书的杜正胜提出所谓“同心圆概念”,主张以台湾为主轴,结果教材中极力鼓吹“我们都是台湾人”,宣扬“台湾魂”,把“中国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等名词统统删去。《认识台湾》内容包括台湾历史、台湾地理、台湾社会三部分。中学阶段侧重台湾历史文化教育,将《认识台湾》作为中学本土化教育的教学范本。2002年12月底,台湾初中小学课程修订审议委员会决定,在九年制教育阶段,“社会领域”加入台湾史地教学,并把初中小学语文领域纲要中的“乡土文学”更名为“台湾文学”,在“社会领域”能力指标“认识中国历史发展……”后面加上了“及其与台湾关系的流变”的文字,以凸显“本土意识”。审议委员会还决定,将“台湾史地”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由B级提升至A级,并加强台湾史地在九年制教育中的比重。在高等院校,各大学研究所设立“台湾文学系”,而把中国文学的内容判归到“外国文学系中去”。从2002年秋季开始,台湾初中取消历史课,取而代之的是由民间编写、版本繁多的“社会科”,其中几乎没有任何中国历史的知识。2004年11月9日,台湾“教育部”在网上发布公告了全新的高中历史课程纲要草案。将中华民国史割裂,以1945年国民党政府接收台湾为界,1945年之前列入中国史,之后列入台湾史,各自独立成册。现行的高中历史课程中,台湾史仅占21%,预计在2006学年实施的新历史纲要中,台湾史的分量增加,与中国史,世界史各占1/3。台湾《联合报》,2004年11月10日。此间,台湾“考试委员”林玉体宣称2005年由他主考的台湾公务员考试,史地科目“只考台湾,不考中国大陆”。台湾《联合报》,2004年10月15日。

共同的历史认同是国家统一的基础。被赋予政治意义的教育本土化的举措正是从“改造历史”着手,从青少年做起,试图从根本上改变台湾新一代的历史认同与国家认同,这与过去日本统治台湾时“亡国去史”的手法如出一辙。台湾教育本土化的许多诉求都打着“爱台湾”、“培养乡土情怀”的幌子,实则他们的目的就是要以“台湾意识”、“台湾主体”取代“中国意识”与“中华民族”,达到“去中国化”的目的。

其三,在文化上主张多元化,贬低中华文化对台湾的影响,大搞“去中国化”。

台湾民进党当局认为“应寻求具有健康内涵之现代国民意识,建立一个多元融合与平等的社会,以建立一新的现代化国家,这是民主进步党之族群与文化政策主张的基本原则”。范希周主编:《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第93页,九州出版社2004年版。具体说来,民进党当局的文化理念是:一是认为台湾文化是多元的,即台湾文化包括荷兰文化、日本文化、原住民文化、汉文化、西洋文化,中国文化不过是台湾文化中的一部分。这种说法貌似公开,其目的是有意不分主次,企图削弱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二是主张台湾文化与中国文化是不同的,台湾是海洋文化,中国是大陆文化。台湾前民进党主席、现住“行政院长”的谢长廷曾提出“台湾这50年来的统治者是大陆文化,而被统者是海洋文化,大陆文化是保守、僵化的,比较不会变动,但台湾民间的海洋文化是冒险的、模仿的、比较求新求变”。谢由此喊出了“海洋文化的新兴国家”的口号。三是认为中国文化是劣质文化,不主张认同中国文化,而是淘汰中国文化,认同台湾文化。台湾民进党何以非要极力主张“文化台独”呢?“台独”作家李乔指出:“简言之因为这才是‘台独论’的根本,这样的‘台独论’才有效,这样的‘台独论’才能使‘台湾真正独立’,亦即‘台独有意义’”。

蒋介石不仅宣传大一统意识,而且还鼓吹“反攻大陆”的武力统一政策。这一政策从表面上看,完全是对准中国共产党的,实则也有对付“台独”的内涵。当然应当承认“反攻大陆”政策在客观上加剧了海峡两岸之间的对立,为“台独”和海外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提供了条件,同时也要看到蒋介石始终不承认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就在事实上坚持了“一个中国”的原则。蒋介石病逝后,蒋经国坚持了其父的立场。由于蒋氏父子在“一个中国”的原则问题上与大陆有共同的立场,故在1979年1月1日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和平统一的主张。1992年,海峡两岸之间就“一个中国”的原则问题达成了一致的立场。有了共识,才有1993年和1998年两次“汪辜会谈”。

综观蒋介石反对“台独”的斗争,一方面表现了他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民族主义立场,在客观上强化了台湾民众对中国意识的认同,也使得外国分裂势力的图谋不能得逞。另一方面,他企图依靠美国武力实现“反攻大陆”的主张使得海峡两岸之间对立的进一步加剧,在客观上又推迟了祖国统一的时间表。再一方面,国民党、蒋介石对“台独”严厉打击的同时,对岛内民众维护正当权益的斗争也采取了高压政策,致使岛内一部分反对势力与“台独”势力相结合,为“台独”势力做大提供了活动空间。当然,蒋介石反对“台独”的斗争,其正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应当充分予以肯定的。

文章摘自《晚年蒋介石》

« 前一页123456后一页 »
   编辑: zkx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