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专题 > 蒋氏家族在台湾 > 蒋介石 > 正文 |
|
其九,“台湾独立革命军”与“台湾独立党”事件。
1972年与1973年,台湾当局相继破获“台湾独立革命军”与“台湾独立党”两个“台独”组织。
1971年8月,移居巴西的台湾云林人温连章抵美国加州接受“都市游击战法”训练。9月
,温连章又赴日本受训,并被任命为“台湾独立革命军”第二组负责人。同年10月,温连章返回台湾。发展组织并准备开展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暴力行动。1972年1月28日,温连章等人到野外进行爆破实验,取得成功。4月因事情败露温连章等人被捕。1972年12月29日,温连章被台湾当局以“意图以非法之方法颠覆政府”等罪名判15年有期徒刑。其他人均被判12年以下有期徒刑。
另一起事件的主角是台籍人郑评在1971年9月下旬到日本参加“基督教反共联合会”大会时,认识了“台湾独立党”主席施朝晖。经施朝晖介绍,郑评加入了“台湾独立党”,施朝晖委派郑评回台湾发展组织,展开活动。郑评从日本返台后,从1972年2月到1973年9月,先后召集6次会议,计划用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包括暗杀政府高级官员,夺取军械库、攻克各军事要塞。1973年10月,郑评等人遭到逮捕。1974年4月11日,郑评被以“颠覆政府”罪判处死刑。其他人均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
与坚决打压“台独”活动的同时,台湾国民党当局还采取了打、拉相结合的手法,典型事件就是处理“台独”分子廖文毅。60年代中期,蒋介石建议成立由海内外各反共政治团体、人士等共同组成“反共建国联盟”宣称:“在反共建国过程中,非举国意志,更加集中,才智更加发挥,行动更加一致不足以迅赴事功,加速胜利。”1964年1月1日,蒋介石在元旦文告中,再次向“台独”分子发表招降声明:“不是敌人,都是同志”。蒋介石特派人游说“台独”分子廖文毅,以分化“台独”势力。经过台湾当局的多方努力,1965年3月6日,“台独”分子廖文毅首先向国民党当局自首。廖文毅还发表声明,宣布解散“台独”组织,放弃“台独”活动。台湾当局此举和廖文毅现身说法很快收到了效果。1966年4月,郑万福宣布解散“台湾民政党”;10月,吴振南宣布解散“民主独立党”;1971年,廖文耀、简文介等宣布解散“台湾自由独立党”;1972年,辜宽敏、廖春荣宣布放弃“台独”,回到台湾。
蒋介石病逝后,蒋经国在反对“台独”问题上与其父保持了一致的立场,故而从1949年陈诚奉蒋介石之命颁布“戒严令”至1987年7月宣布解除“戒严令”,期间,“台独”势力始终没有成为气候,是与蒋介石、蒋经国的反对“台独”政策紧密相关的。
第三,通过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与坚持“一个中国”的大陆政策以遏制“台独。”
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是社会结构与文化价值体系的有机综合体,前者是外在的、有形的,后者是内在的、无形的。社会结构包括经济制度、政治体制和社会组织三大构件,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是社会变迁的主要原因。文化价值体系附着于社会结构,以观念的形式渗透于社会结构的各个层面,对其变迁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国民党、蒋介石退守台湾后,出于反共和反对“台独”的考虑,在其执政时期,始终宣扬政治化了的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价值观。为了消除共产主义和“台独”文化给台湾社会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国民党、蒋介石采取了两项措施:其一,发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倡导传统文化,增强大一统意识。蒋介石亲自出任“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会长,国民党在全岛普遍设立推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机构,还在总会之下设立专门性委员会:国民生活辅导委员会、文艺研究促进委员会、中国科学与文明编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与发明奖助委员会、国剧推行委员会等。出版机构出版了大量中国古籍书目:《周易今注今译》、《老子今注今译》、《诗经今注今译》、《荀子今注今译》、《周礼今注今译》、《孟子今注今译》、《大学今注今译》等,还有《白话史记》、《白话资治通鉴》等。与此同时,台湾媒体也大力倡导忠君爱国、国家至上、社会为先的价值倾向,激发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国民党当局还通过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教育部规定各个中小学和大学都必须开设《生活与伦理》、《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国民思想》等,进一步阐发中华文化思想与道德观念。众所周知,欲灭一国家,先灭其文化,将民进党当局为了配合在政治上的分裂路线在文化领域极力推行的“去中国化”的“文化台独”做法做一比较,更能显现出蒋介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可贵。
民进党在文化领域的“台独”主张,具有代表性的是其中央党部1994年印发的《台湾文化年历》中将党纲中“基本纲领”条目列入,并作简短的阐释,在第五条“创新进步的教育文化”之下写道:“为了扭转国民党40年在台湾施行的党化教育与大中国洗脑,民进党主张一个创新进步的教育文化,让台湾人寻回自己的母语,找回自己的历史与文化,建立一个以台湾为中心,以台湾为骄傲的文化。”范希周主编:《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第88页,九州出版社2004年版。
编辑:
zk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