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推荐上北大,
一场完美的掐尖选美秀

140

2009.12.03

 
 

北京大学2010年自主招生试点推出“中学校长推荐制”,和公众期望的为偏才怪才提供一条上北大的通路相去甚远的是,北大的真实目的只不过是提前把各地最有可能成为高考状元的学生收入囊中。可是看了公示的学生初审名单和中学推荐理由,我们发现,被推荐上北大的学生,不只高分,还貌美多才,近乎完人,难怪有人私下里嘀咕:“这样的推荐评语,更像是征婚广告用语,或者是选美比赛的评语。”

 
 

邮件订阅 rss订阅 进入评论首页

分数是硬道理,推荐理由像选秀

看了一下各位校长的推荐理由,中国内地能考高分的中学生的优良品质竟是出奇地相似,比如:聪敏,勤奋,正值,善良,谦虚谨慎,志向远大。总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武汉外国语学校-李琬:校园的一枝百合花

外校才女初长成,隐隐已有大家气。李琬是校园的一枝百合花,她的优秀,出众的才能,她的光环,优异的学业似乎并没有改变这个从容淡定的女孩。三年的外校生活把一个简单明快的女孩打造成了意志坚强、底蕴深厚、成熟内敛、秀外慧中、热爱生活,富有爱心,具备优秀的思维品格、超强的学习能力,完善的个性特点,巨大发展空间和极强发展潜质的优秀人才。

 

华南师大附中-梁昊:有金融投资方面天份

论文《股票收益估值法与弹簧小球理论——关于股票何时何地中枢与价格波动关系的数学模型》获今年11月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银奖。有金融投资方面的天份。从初一开始尝试投资沪深港的股票、债券、期货和金融衍生品。他把对市场的认识和投资思路用物理模型、数学计算与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个股票的估值定价模型和一个股票的价格波动模型。在五年的投资实践中一直保持着40%盈利。

 

北京四中-楼悦晨:气质优雅,思想深邃

气质优雅,性格稳重,思想深邃,在人文社科上显示出独特的才华与人文精神,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分析判断能力。

 

北京四中-孙文昊:对哲学人生探讨思考

坚韧顽强,具有极强的自我控制能力与学习能力,他在因伤卧床的半年中不仅用超人的毅力圆满、顽强地完成了课内的学习,还开始了对哲学、人生的探讨与思考。他既有个人的人生理想又有对社会理想的追求。

 

江苏淮阴中学-朱睿智:阳光般的心态

心态阳光,总是以阳光般的心态看待世界。对高中阶段各学期平均成绩、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学科竞赛成绩等进行加权,综合排名全年级第二。综合素质高,在最终5人的面试中,她在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知识面、团队精神、心理素质等方面被11位评委公认为第一名,文化成绩和面试成绩总分年级第一名。

 

乌鲁木齐一中-牛乾坤:性格单纯洁净

醇厚端方,坚毅乐观,敢于挑战,珍视荣誉。性格单纯洁净,执着自信,胸襟开阔,谦恭儒雅。成绩优异,学科发展均衡,擅自学,擅思辨。钻研巧思,穷玄极理。擅长数学、物理,荣获两科全国一等奖。好读书,涉猎广,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体育方面表现突出。

 

西北工业大学附中-谭妙琪:品味高

落落大方,对师长和同学非常尊敬;性格娴静,品味高;对工作认真负责,乐于为同学和老师服务;在学习中善于探究,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学业成绩优异且各学科均衡发展;入党积极分子。

 

北大精神北大人

方可成:大学不是用来追求名牌追求高薪追求优雅的地方

“这里,代表的是一种追求,他们追求卓越,追求精英,追求名牌,追求高薪,追求优雅。”这样的海报,出现在北大校园,不是耻辱,还能是什么?这里是大学,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做这张海报的人懂什么是大学吗?这些沉浸在“国际化”、“商业精英”的美丽幻影中的人们,想竭力标榜出自己高人一等的地位,却由于灵魂的苍白和贫瘠而最终落入最最庸俗的窠臼…[详细]

许智宏为2008级本科新生讲解北大精神

学校会坚持“追求真理、追求卓越、培养人才、繁荣学术、服务人民、造福社会”的办学理念,尽最大努力将学生培养成社会的栋梁之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希望同学们继承和发扬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心怀祖国、胸怀天下… [详细]

招生改革是幌子,抢生源是实质

这次事件的结果将是,北大收获的仍是传统“优等生”,这仅仅意味着北大比清华、港大在抢生源上早走了一步…

动动脚指头就知道,校长推荐偏才怪才不靠谱

其一,他们不敢拿自己的学校作赌注,他们在意的是自己的公信力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资质,因而他们宁愿推荐眼中的“好学生”,也不会拿“怪才”、“偏才”冒险;其二,北大自主招生的对象或许并不针对所谓的怪才、偏才,因为其自主招生的条件之一,就是要“学业优秀”。而按传统思维来看,“怪才”、“偏才”并不在学业优秀的学生之列。

 

北大老师也说了,应对“五校联考”的权宜之计

北大一位老师透露,北大如此迅速地出台“校长实名推荐制”,绝不仅仅是对自主招生政策进行探索,“像北大、清华、复旦这些名校,生源争夺由来已久,为了减少‘五校联考’可能对北大造成的生源影响,北大也马上公布了‘中学校长推荐制’。”而北大招办承认,对那些偏才、怪才的学生,只有在某一学科超常,并得到北大相关学科专家认可,北大招办才可能会创造条件让这类学生入学。

 

事实证明,还没人敢打破“唯分数论”的人才观

从这些孩子被推荐出来的理由看,除了功课突出外,在其他方面并没有什么杰出的业绩,也看不出什么超常的素质。他们不过是幸运地进入重点学校、享受了同龄人没有的教育资源,而自己又是聪明、肯读书的乖孩子而已。我们的校长们却还是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这次获推荐资格的学校中,有的校长就坦承,“不敢推荐怪才偏才”,延伸出去看,也就是不敢打破“唯分数论”的人才观念。

五岳散人:北大配得上这样的学生吗?

匡超同学已经见过了北大的某位副校长与老师,是在保送生的见面会上。当时的对话如下:匡超向北大一位校长提出了一个问题:“以前的北大是一所大学撑起了一个民族的脊梁。北大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是不是仍然有这样一种教育定位?”当时这位校长回答匡超说:“特定的时代大学的使命是不一样的,但是作为大学培养优秀学生的目标是不会改变的。”

柳哲:从季羡林曾在北大旁听说起

季羡林不满足于清华西洋文学系的课,还旁听本校陈寅恪先生、朱光潜先生等的课程。他回忆说:“反而是我旁听和选修的两门课,令我终生难忘,终生受益。旁听的是陈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选修的是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就是美学。”

高分学生上北大,皆大欢喜的结果

校长们由于被赋予了推荐学生上北大这种巨大的权力,被架到了舆论质疑的烤架上,人们的眼睛都紧盯着那些获得推荐资质的校长身上…

“偏才怪才”本就是叶公好龙式舆论期待

北大给校长规定的推荐标准,已经隐含了对“偏才怪才”的否定。成绩优异、综合素质高最重要,有突出特长只是一个辅助标准;学生不仅要过北大的面试关,还必须参加高考,高考成绩按北大录取分数线降30分录取。在制度整体岿然不动、高考改革渐而不进的情况下,寄望北大能单兵突进,在吸纳偏才怪才上有“不拘一格”的激进改革,这是不切实际的期待。正是这种脱离现实的急躁,使我们赋予了校长推荐制过多的改革意义,妨碍了我们看到北大这一制度的真正所指:跟清华抢人,与清华所领衔的、排斥北大的五校联合自主招生抗衡。

 

舆论和公众根本不用装作很惊讶、很惋惜

事实上,此次校长们所以都选择了推荐那些成绩好、分数高的学生,既是在迎合北大设定的“掐尖”标准,很大程度上也是迎合舆论的标准。舆论汹涌的不信任,逼着校长们只能按分数—这个最能为公众所认可的标准去推荐学生,而放弃其他标准。对于“鲜有偏才怪才”的推荐结果,舆论和公众根本不用装出很惊讶和很惋惜的样子,这是一个预料中的结果,一个由现实条件所约束的结果,也是一个把防范腐败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舆论所助推出的结果。

 

这种不合理难操作的教育选秀,终将了了之

北大的传统是“不拘一格降人才,”校长实名推荐制存在一些不合理性和不可操作性。因为确定的39所学校都是全国最好的中学,一些人才可能出在农村学校和普通中学,但这些学校享受不了这样的待遇,因此这种做法就像一场教育选秀。而且国家教育部最近也提出,以后要打破甚至取消择校制,而北大的做法是对择校制度的一种推波助澜,反其道而行之,做为北大应该体现公平性。这种做法最后应该会不了了之。

 

调查

1.你认为偏才怪才进不了一流大学是谁造成的:
大学招生选拔制度造成的
中学培养模式造成的
大学、中学和教育部门都有责任
其它
2.你觉得本专题做得如何?
很好, 看后很有收获
一般,没事随便看看
很差,浪费时间
用户信息  
学历  
性别  
职业  
 
   

现在人们终于可以相信,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本来就是提前来掐尖的。正因为舆论对中国教育的高度关注,才对北大的教育选秀活动曲意解读、推波助澜,齐心协力给北大做了免费的推广宣传广告,对于北大来说,也可以算是圆满了。只是,很遗憾,热闹的背后却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离北大越来越远了。

   
 

凤凰网资讯中心 | 编辑:李志题
凤凰网原创专题,欢迎转载,但需注明出处。

 
往期自由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