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中国式实习
2007年08月22日 11:32新世纪周刊投票数: 顶一下  【

 

庞大的暑期就业大军

-本刊记者/汤涌

保守估计,暑期工超过500万。这是个不够精确的估算,但无论如何这是个从数量上不能忽视的群体

中国暑期劳动力市场上有多少学生暑期工,从来没有一个机构进行过统计和调查,但是通过学生的暑期工作倾向和学生数量,我们可以进行一个保守的估算:

广州团校2005年暑期提供的一项《青少年暑假生活调查》显示,34.9%的学生打算暑期做

暑期工,前一年的数字是52.7%,这其中高中生想打暑期工的,超过70%。家庭条件比较差

的同学更倾向于打暑期工。考虑到初中小学的学生未到劳动力年龄,先不考虑他们的打工意愿(事实上东莞的暑期工很多是初中生)。

广州是中国最富有的城市之一,在一些中小城市乃至于乡镇学校,这一比例可能还会更高,我们取一个比较保守的比例,“30%的高中生准备做暑期工”。

中国每年高中招生数量超过800万人。考虑到高二学生暑假将忙于学业,而高三学生毕业后可能直接参加工作,只考虑其中1/5(这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进入大学的学生中的30%可能做暑期工,这样粗略算下来也就是约290万人。

中国大学生总数到2005年达到2300万,由于毕业年级学生(一般学校的大四,大专的大三,医学院的大五)多数暑假就已经开始正式工作,新大一尚未入学,将大学在校生折算为三个年级1800万。根据武汉进行的一项大学生暑期工作意愿的统计,大约30%的大学生会计划

做暑期工(还不包括事实上是工作的实习),大学生的计划工作人数为540万人,这一数字包括了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人数。

中等职业教育每年招收的学生大概是800万人。这些学校一般要求半年到一年的实习,基本上是事实的工作,这些学生的暑期工作比例往往高于普通高校学生,我们按大学生的比例进行折算,约240万人。

以上学生数量合计是1070万,我们再打一个折扣,比如50%的学生受不了苦,或者说改变了计划,或者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一数量仍然为惊人的500万。这对暑期的劳动力市场是一次有力的冲击。暑期的劳动力市场刚刚接纳了数百万大学应届毕业生,近乎饱和。

和他们毕业的“师兄师姐”相比,在校学生一般会挑选毕业生不愿意选择的体力劳动岗位,最常见的是服务业:点餐、端盘子,洗盘子和清洁工,或者是进工厂。在工厂中,除了个别有技术的学生能把工作与专业结合(比如写程序)之外,许多学生选择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工厂车间,上流水线或者给玩具刮毛刺一类的简单劳动,还可能接触到有害的化学品和被强制加班。

每一个工厂的风格和劳动强度,你在进去之前都一无所知。都是“小马过河,试了才知道”。

零售推销也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些工作机会,比如超市收银、推广商品、促销,推广信用卡。

在有些促销活动中,女生们会发现笑得甜和相貌可爱非常重要。一些自身形象比较好的学生,还可以去唱歌走秀,拿着麦克风动员围观的大叔大婶们进商场买他们卖的冰箱。

抄写、翻译、攒书、校对和打字也是学生们经常负担的零活,这种工作最幸福的一点是可以拿回家或者宿舍来做,不用担心暑期的紫外线强度。

大学生还可以也更倾向于做点与教育相关的小零活,比如家教、培训。如果自己是高考状元,尤其是湖北、山东、河南、安徽等一些高分省份的含金量高的状元,那收入将远远高于普通的培训人员。高考状元可以把去各地高中“走穴”做为自己的暑期工。

遗憾的是,每省状元一共才俩人,这样的幸运儿实在是太少了。多数学生在找暑期工的时候,会感到焦头烂额,难于找到合适的工作。

今年暑假开始前的6月30日,全国人才流动中心人才市场举行了一场暑期工专场招聘。尽管许多学校的学生都忙于准备考试,这一招聘会仍然吸引了大批学生。多数人认为机会还是太少了。

这次招聘会只提供了60家企事业单位,还有一部分是抱着“撒最后一网,兜走残余的毕业生”的心态来的,提供的也是针对毕业生的岗位。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暑期工很难找到合适的机会。雇用暑期工的多数企业,都是一些小公司,或者工厂,按照武汉一位人才市场工作人员的说法:“散布在各个民营小企业的机会,搜集起来很困难。”

 

   编辑: 刘彦昆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