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反腐风暴下的上海房地产
2007年05月25日 15:26新世纪周刊投票数: 顶一下  【

房地产业的官商勾结

上海市黄浦区北京西路99号,是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大厦所在地,长期以来也是在当地谋求发展的众多地产开发商们心中几多期许的地方。自从2006年11月3日该局土地利用管理处处长朱文锦被有关部门“隔离调查”后,在这座大厦里办公的人员就开始人心惶惶。随后,2007年3月下旬,原上海市房地局副局长、现上海市土地学会会长殷国元因涉嫌经济问题,被纪检部门立案调查。仅仅相隔几天之后,有媒体披露,原上海市建设党委书记、现上海房地产协会会长陈士杰被纪检部门带走,接受调查。陈士杰涉嫌为其子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非法谋取利益。

在上海市房地局,殷国元曾是朱文锦的直接领导,他们任职期间,正是上海房地产市场由低谷到高峰的10年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上海楼市遭受重创,到2000年左右才开始回升。从那时起,上海经营性土地出让连续数年保持在每年2000多公顷的水平。2003年7月之前,上海八成以上的经营性土地出让都是通过协议方式。这种方式为主管土地批租的官员提供了很多非法“寻租”的机会。

就在朱文锦事件之前不久,有中央高层领导曾表示,上海过去若干年大量土地出让,最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必须彻查。因此,朱文锦事件一出,上海就有业内人士预言,这只是整个事件的开始,上海以往多年土地出让中涉及的重大问题,可能将陆续浮出水面。

在上海的房地产界,官商之间的密切关系已是公开的秘密。官员退休后仍会在行业协会为房地产业发挥余热,比如殷国元就一直是上海楼市中坚定的“看多派”。下海的土地官员同样会受到房地产商追逐。有商家甚至不惜以百万年薪抢夺,他们看中的正是下海官员在权力场上的关系资源。外地开发商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寸步难行,而本地开发商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呼风唤雨,其奥秘就在于这张庞大的“土地关系网”。只要能引进一个曾在关键岗位工作过的下海土地官员,跑项目、跑审批就能比别人先行一步。

一名熟知上海地产界的人士说,在住房制度改革的时候,很多房地局出来的官员选择下海,比如副处长甚至级别更低的官员,有的被民营地产企业聘为顾问,有的和别人合伙开公司,有的干脆是由地产商为他们投资办公司。“在土地信息不公开的情况下,只有他们的圈子知道和土地有关的重要信息。他们通过自己的旧关系,把土地低价协议出让给这些企业,损失的当然就是国家了。”这名人士还尖锐地指出,土地一般会优先出让给和政府官员关系好的开发企业,“土地审批环节,权力寻租的空间太大了”。

背后的中央彻查

“这是量变到质变的必然结果。量变也是很多因素相互作用的。”一名上海地产界的资深人士说。他分析,这些土地官员的纷纷落马,一方面和国家土地审查风暴密切相连,一方面是国家在检查房地产调控效果,作为全国房地产领头地位的上海会首当其冲。而逢上海政府领导换届,反腐败将是新一届政府的重要职责。

去年11月28日,国土资源部任命张乃贵为国家土地督察上海局局长。今年4月起,建设部等八部委开展大规模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其中一大特征就是反腐败。该行动将从今年4月下旬延续至明年1月。从八部委发布的文件看,至少透露出两点信息:一是监察机关、检察机关这两个反腐败职能部门将在这场专项整治工作中有所作为,房地产领域一批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案件,将会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二是这次专项整治不仅要严查官员的索贿受贿行为,还要查房地产商的行贿行为。受贿行贿一并查处,说明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非法房地产商对国家工作人员廉洁性的严重危害,决心从根子上治理房价虚高,稳定房价。

上海市房地局一位工作人员向《新世纪》周刊透露,中央调查小组在他们局里设立了一间办公室,准备长期作战。“看来这次是真的要一查到底了。”他说。

“可以肯定的是,上海土地界出现所谓‘黑幕’,全国各地同样存在,土地官员落马的事件也不止于上海。”上述那位上海地产界的资深人士说。

上海土地管理彻查风暴溯源

从1995年到1999年的五年,上海市通过土地批租出让地块分别为258幅、207幅、220幅、262幅、639幅,相应出让面积分别达640.30万平方米、378.66万平方米、461.36万平方米、421.05万平方米、799.3万平方米,总计2700.67万平方米。

<< 前一页12后一页 >>
作者: 胡易   编辑: 高欣艺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