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视点 > 正文 |
|
相关标签 | [中国股市] [中国经济] |
侯宁:让历史警醒你的投机理性
自从A股“5·30”暴跌以来,虽然散户的投资理性得到一定恢复,但从反弹后市场演变的轨迹来看,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主力反而在新基金不断发行的支撑下、在强烈地自救疯狂中,逐渐失去了投资理性,进而再度引发了市场的疯狂,也使得部分投资者再度失去理性。
表现在舆论上,便是大盘站到5000点后,市场呈现出的一片“新时代”呐喊,仿佛涨高了的股市真的变得更健康、更安全,仿佛5100多点的股市比4335点时更有“投资价值”了。
然而,股市的健康度真的随着股指而升高了吗?历史上的每一次的股市泡沫危机以及近期狂飙全球的美国次级贷危机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呢?
很显然,当博傻成为绝大多数的人的共识时,事情并非如某些投资者和专家所想象的那么乐观。因为无论是荷兰郁金香泡沫,还是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股市泡沫,抑或是近期的次级贷危机,都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即股市风险都是涨出来的,股市泡沫都是炒出来的,而更重要的是,当炒出的乐观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后,泡沫必然破裂,危机也便悄然来临。
这一点,是每一个证券市场投资者必须牢记于心的真理。尽管人们往往困惑于泡沫破裂的时间,认为准确的预测才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方法,但无数次惨痛的教训告诉投资者,能挽救投资者免于灭顶之灾的,其实永远是你的谨慎和常识,亦即投资者控制风险的习惯。因为即便是那些所谓的“投资高手”,比如在本次次贷危机中损失惨重的美国“基金大王”,也同样会在乐观的鼓噪中丧失理性,最终成为最后的埋单者。如此,何况是一个新兴市场的普通投资人呢?我们又有何资格奢谈自己的“高明”?
事实上,虽然股市炒作会演变为“击鼓传花”的游戏,虽然股市的投资价值会被一定时段内被人忽略,但市盈率、市净率、即期盈利能力等等被成熟市场公认的硬指标永远是衡量一个市场是否健康的标准。由此而论,当沪深两市静态市盈率达到50倍以上、市净率超过6倍的时候,风险便已经在快速集聚了。
当然,有人依然会拿“新兴市场”来说事,也有人依然会拿中国宏观经济“一片大好、不是小好”来证明股市飞涨的必要,但别忘了,历史的经验证明,正是“新兴市场”才容易出现致命的泡沫,这是在美国、印度、中国香港等等曾经的“新兴市场”都有过铁证的。加尔布雷斯的《1929年大崩盘》,忠实地记录那些灾难的共同特征:对利空的麻木,对博傻的热衷,对做空的厌恶,以及对未来的乐观!
而现在,中国A股市场正在重演那历史的一幕,股指似乎真的要飞天了,因为“天上似乎有吸引力”,因为“地球仿佛失去了吸引力”,因为“5000点的股市比1000点更健康”,也因为“5000点的股市比4300更健康”!
A股市场经历去年开始的牛市以来,已经诞生了一系列有标志性的事件,比如“全民抢钱时代”说法的诞生,比如歌曲《死了都不卖》,比如散文“泡沫颂”,比如“5·29”牛文“大牛市催生最伟大的时代”……但近日,随着股市的“结构性上涨”,随着蓝筹股泡沫的泛滥,随着港股的绝地反弹,这样的标志性“文献”似乎又在江湖泛滥了,许多投资者正在健忘刚刚才发生的一切,又开始忙着买进卖出……
但我要说,还是让历史来警醒一下我们麻木的心吧,因为时刻牢记风险,时刻防范风险,永远是一个成熟投资者能长久立足于股市的根本保证。(作者为财经专栏作者)
文本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延伸阅读>>
看中国股市:
作者:
时卫干
编辑:
吴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