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1月15日11时53分,雷达报告于海南岛陵水以东170公里发现无人驾驶侦察机1架,航向西北,高度1.76万米,时速780公里。5分钟后, 空1师驻遂溪机场作战分队中队长徐开通奉命驾驶歼-6飞机起飞拦截。
12时20分,歼-6爬高到1.62万米。吸取第一次飞行员仰射攻击失利的教训,徐开通不慌不忙,按照反复练习的跃升动作,2分钟后冲高至1.75万米,距目标1500米。这时与美国无人机基本处于同一高度上,理想的射击条件已经形成。徐开通放下减速板,从目标后下方5度角进入攻击位置。距离400米时,徐开通两次齐射,距离230米时,又是一个三炮齐发,无人机一头栽下。此战创造了战斗机在平流层击落敌机的记录,也为尔后中国空军歼击航空兵部队一连串的胜利提供了借鉴。
1965年1月2日 13时55分,空1师驻南宁作战分队副中队长张怀连,驾驶歼-6在17700米高空又击落美无人驾驶侦察机1架。此次空战,目标航线曲折,在900公里长的航路上先后6次转弯,可利用的截击地段只有120公里。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叶剑英、贺龙和罗瑞卿等在北京会见了张怀连和其他作战功臣。空军大力推广两次作战经验,仅仅过了3个月,空18师54大队1中队中队长董小海就驾驶歼-6飞机在广西崇左县上空击落了第3架美军无人高空侦察机。这是一次令人惊叹的超极限作战:敌机飞行高度更高——达到1.81万米;机动次数更多、活动范围也更大——敌机从进入中国国境至南宁的135公里距离内连续进行了5次蛇形机动,这是前所未有的。
从一开始,空7军指挥所就认识到,高度是关键。为了既保证连续跟踪又使歼-6不至于在转弯时损失高度,空7军指挥所以极其精密、细致的战术,指挥董小海提高接敌转弯高度(由1.35万米增至1.45万米),压缩截击地段(由120公里缩短到70公里),用“缓转弯、小坡度、外侧跟踪”的方法(在敌机转弯机动时,不立即跟踪,待敌机转到一定角度时,再稍压坡度在其外侧跟踪),在快速逼近美国无人机的过程中,也逐步跃升到1.81万米——这是一个超过歼-6设计极限(1.8万米)的高度。
与地面的精彩指挥相映生辉的是董小海的高超技术。整个战斗过程中,歼-6曾两次失速,董小海都沉着处置,及时改出,终于建功。此次空战的雷达保障,是另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为了及时测出敌机的机动状态,地面引导雷达的倾斜天线不得不频繁俯仰,因此造成继电器故障。关键时刻,雷达技师文德贵爬上旋转天线,用手按住继电器,随车旋转了整整48分钟,288圈!地面、空中、飞机和飞行员等各个要素的完美配合和发挥,几乎无懈可击。
此次战斗是航空兵第18师54大队1中队自建立以来第8次击落敌机,连同以往击落击伤的敌机在内,该中队创造了击落击伤敌机13架的记录。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亲赴现场察看了敌机残骸,对这个战功卓著的战斗集体表示祝贺和慰问。1965年5月3日国防部发布命令,授予该中队“航空兵英雄中队”的荣誉称号。
空军系统地总结和推广了各次战斗的经验,歼-6捷报频传。1965年4月18日航空兵第1师中队长张怀连,12月24日航空兵第9师飞行员朱以隆,连续以歼-6飞机在1.81—1.82万米的高度上各击落美国人侵的无人驾驶侦察机1架。
从1964年8月一1969年底,美国无人驾驶侦察机共入侵中国领空97架次,被中国空军航空兵击落14架。
编辑:
唐毓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