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军事 > 防务观察 > 正文 |
|
“中国航母威胁论”必将消散
本刊记者 李凤紊
中国是否需要航母,会不会建造航母,西方一些人为何要无中生有地替中国“造”航母?带着诸多疑问,记者采访了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杰和著名军事问题专家宋晓军先生。
记者:国防科工委日前发布消息,肯定中国有能力建造航母。您认为中国具备了哪些制造航母的能力?
宋晓军:从技术层面看,只要具备了较强的造船能力和独立研制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的能力,以及成熟的舰载武器技术,就有了建造航母的基础。当然,这还需要国家巨大的财力投入。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国造船业创造了1400万载重吨的业绩,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三。其中,所建造的大型船舶占相当大的比重。这表明,中国在建造大型船舶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中国已经独立研制了多种型号的中型水面舰艇,在导弹、雷达、声呐等舰载武器系统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随着2007年第三代战斗机歼-10的量产及装备部队,说明中国在独立研制由涡轮风扇发动机驱动的战斗机方面,技术已经成熟。这些都是建造航母的成熟条件。
记者:有观点认为,航母是“漂浮的活棺材”,劳民伤财。您怎么看?
宋晓军:简单地说,在加强国防、特别是加强近海积极防御的国防前提下,国家同样要花大量的金钱来建造水面舰艇和岸基航空兵。这些兵力在沿海700公里以外的海上作战效能,远远低于航母的效能。由于航母上的舰载飞机出动率高、反应及时、载弹量大等优势,一架舰载战斗机的作战效能一般是一架同型号岸基战斗机的3倍。另一方面,发展经济特别是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我国更需要一个安全环境。从这个意义讲,发展航母一类的大型装备,是发展经济必要的安全成本。
记者:“中国航母威胁论”从来没有停息过,在您看来,这些恶炒有什么共同特点?
李杰:无论是造谣污蔑,还是恶言相加,都不外乎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集中火力煽动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周边国家对“中国发展航母”产生恐惧和不安;二是歪曲理解中国的海上战略和海军战略,暗示“中国发展航母的决策是其海上战略使然”;三是突出强调“中国急欲研制和建造大型航母”,而不再注重中小型航母。
记者:这些恶炒“中国航母威胁论”的人,怀着怎样的目的?
李杰:首先,他们希望通过大肆炒作和妄加渲染,挑拨周边国家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以破坏中国和平安定的建设环境,迟滞和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其次,抹黑中国,极力营造一种中国在综合国力增强之后,必然走“富兵黩武”之路的定论,借此引发某些国家对中国的担忧和不满,使之压制中国,迫使中国放弃研制和发展航母;再次,这些恶炒者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为其各自国家的战略利益和国家需求服务。
记者:恶炒“中国航母威胁论”,会造成怎样的不良后果?
李杰:它会给中国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使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增加猜忌,产生不信任。而且,它很可能增加地区甚至世界范围的军备竞赛,引发新一轮建造航母的热潮。当然,这种炒作的最大获益者,将是美、日等国。他们可能借此加紧在亚太地区调整部署、摆兵布阵,最终达成合围中俄的战略目的。
记者:如果中国真的建造航母,国际上会否形成“中国航母威胁论”高潮?
宋晓军:那是必然的。但是,大多数“中国航母威胁论”的指向并不是航母本身,而是以航母作为政治标签来诋毁中国关于建设“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但是,随着中国在自我发展过程中为世界提供的一种新的、和谐的发展模式越来越清晰,这种论调必然越来越没有市场。至于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进行反复炒作,恰恰说明它们害怕出现一个更加公平、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世界”。
编辑:
hun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