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中国不少无人机理念太宏伟 无法量产
2009年10月16日 09:56东方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无人机]

珠海航展上的CH-3无人攻击机

中国主要无人侦察机技术特点

“无侦-5”无人侦察机(也称“长虹-1”无人机)

“无侦-5”以美国AQM-34N“火蜂”无人侦察机为基础。这款机型将为中国提供进一步推动无人机科技发展所需的技术背景。上世纪60年代,中国击落了大量喷气式无人侦察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对该款无人机进行逆向研究的基础上,开始发展无人侦察机。

在由机身、光学摄像传感器套件、涡轮喷气发动机以及地面站等构成的理念指导下,中国在1972年完成了一个无人机原型,之后又在1976年完成了两个无人机原型。到1978年的时候,中国设计的一款无人机通过认证,并于1981年开始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这一款无人机便是“无侦-5”无人机。

“无侦-5”无人机是空射型无人机,在4000米至5000米之间的高空被发射之后,该型无人机会爬升至17500米的作战高度,那时其飞行时速可达800公里。最初,该型无人机经由改装后的图-4“公牛”轰炸机发射,之后又改为Y-8E涡轮支架运输机。

由于缺乏实时数据链,“无侦-5”无人机续航时间仅为3小时,而且仅能在白天执行侦察任务,如果不进行现代化升级,那么这种无人机将无法继续存在。而且,由于缺乏实时数据链及控制,“无侦-5”无人机必须呆在其预定轨道上飞行,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战术环境。

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中国成功的利用无人机执行了一系列侦察任务。在此之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无侦-5”无人机进行了改进,并重新将之命名为“无侦-5A”无人机。“无侦-5A”无人机配备了全球定位系统及惯性导航系统,准确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