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代战机所用发动机研制以超常规速度推进
2009年01月20日 08:46中国航空报 】 【打印
相关标签: [发动机]


中国第四代战斗机想象图

数控产品的作动完全依靠电子控制器实现。为了缩短研制周期,节省研制经费,副主任设计师杨华美独立承担了项目4型控制器研制工作。在研制攻坚的日子里,他埋头于电脑,沉醉于程序编写、数据采集和试验验证。在试验几经失败时,他告诉自己:坚持下去!不放弃!试验攻关最艰难的日子里,他以厂为家常常吃饭休息都在试验间,扫清了一个个技术障碍,终于顺利完成了四型电控器研制工作。

型号项目启动时,工艺员刘岩松已是准新郎了。婚期临近的时候正是他手上的工艺规程编制最紧张的时候。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没有向任何人透露他的婚期,直到大家接到他的喜帖才知道他要当新郎官了。在举行婚礼的前一天晚上小伙子仍在岗位上加班,相恋多年的未婚妻心中有过委屈、有过埋怨,但委屈埋怨过后,仍是支持。因为她知道:他离不开岗位。

计调员梁霖的父母住在外地,因为年老体弱,春节前父母双双住进了医院,母亲还动了手术,作为女儿的她心急如焚。可此时恰逢项目攻坚的关键时刻,作为项目主管计调的她权衡再三,不得已将年迈的双亲接回了贵州。白天工作,晚上照顾父母非常辛苦,但同事们却看不出她一丝倦怠的神情,听不到一句抱怨的话语。每天她都会微笑着来到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忙碌,她的乐观、豁达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微笑着面对生活”如今已成为身边同事的座右铭。

看到健康可爱的宝宝,初为人父的副主任设计师周龙乐开了花。可谁曾想,型号攻坚时不要说为妻子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就是每天陪妻子散散步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为了方便加班,小周把家从贵阳小河开发区搬到了单身宿舍,支持理解他的妻子始终默默支持着他,陪伴着他。

在红林公司生产现场常常能够见到一位霜染白发的老人,他就是75岁高龄的返聘工艺员吕玮明。在本次项目攻关中,他带领年轻的工艺员承担了4型壳体的工艺校对和工装设计工作。凝冻的天气里,有好几次深夜12点,分厂壳体生产遇到了问题,调度没办法只好试着打电话询问吕师傅,吕师傅听完调度来电的意思,立刻起身一步一滑来到分厂处理解决问题,等到问题解决完了时钟也已经走到了凌晨二、三点了。工人们都说:“吕师傅,太晚了,路又滑,下次您就在电话里指导我们就行了。”可吕师傅却说:“这怎么行,壳体加工任务重,出不得差错。”

在新品研制中,技术难关和严峻挑战接踵而来,公司上下挑灯夜战。无论是冻雨纷飞的冬夜,还是晨曦初露的清晨都有红林人奋战的身影。多少年轻的父母吻别睡梦中的孩子匆匆来到岗位上加班;多少儿女因为型号攻坚无法陪伴在年迈多病的父母身边尽孝;多少攻坚病倒的员工拔掉手上的吊针就往分厂赶,多少夫妻同时坚守在岗位上为型号研制奋战……红林的干部员工深深懂得,既然选择了航空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为了国防现代化建设,为了战鹰早日飞上苍穹,红林人那“我以忠诚写蓝天”的情怀矢志不渝。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正是靠着必胜的决心与信心,红林人全心投入某项目的研制交付,完成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亮剑争锋,报国强军”。敢于亮剑、勇于争锋的红林人用一颗赤子心,满腔报国情生动诠释和演绎了新红林精神!

铭记2008吧!铭记那些与自然灾害抗争的日子,铭记那些型号攻坚的点滴,铭记充满艰辛与欢笑的2008,铭记“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航空人宗旨。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