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刚健、挺拔,没有一丝缺点的李玉和是如何诞生的呢,修改就成了关键。“修改”是样板戏的一个重要特色,某些样板戏的重新修改甚至导致作品的整体结构发生逆转。样板戏虽然是作为一次京剧“革命”,对传统京剧的形式做了相当大的创新与改造,但这种改造其实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意识形态的需要。
这种修改实际上并不仅限于台词,还包括情节、结构,甚至主题。修改后李玉和完美无缺,类似的还有高大的杨子荣,真实的杨子荣瘦高,留着八字胡,如果把头发弄乱,确实不用化妆就可混入匪帮,因为他太像是一个土匪了。但为了艺术,杨子荣也得光荣献身,改头换面,英气逼人。
在1967年前上演的《红灯记》中,送信给李玉和的跳车人中弹受伤死在他家,所以李铁梅原来的唱词是:“听罢奶奶说红灯,言语不多道理深。我看到,爹爹不怕担风险,表叔甘愿流血牺牲”。但在之后的修改本中,跳车人只是摔晕了,到李家后就清醒过来走了,免去了李家如何处理尸体的难题,并把那唱词改为“爹爹表叔不怕担风险”。
《红灯记》前后改动达两百余次之多,在样板戏的修改过程中,还发动了群众参与。1965年第三期《红旗》杂志刊登了一篇名为《〈红灯记〉的两处修改》的启事,称根据一些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对《红灯记》作了两处修改。其中之一是将原来“李玉和救孤儿东奔西藏”改成了“李玉和为革命东奔西忙”。文章还写道:“广大劳动人民”认为,这一修改的高明之处在于它不仅使李玉和行为的目的由“救孤儿”的稍嫌狭隘飞跃至“为革命”的崇高境界,而且使他的形象由“东奔西藏”的近乎狼狈一变而成为“东奔西忙”的高大英勇。
据刘长瑜的回忆,郭沫若也曾经亲自为剧本改词,他把原来一句'不许泪水腮边洒'改成了'不许泪水腮边挂',一字之易,但念唱就显得更加铿锵更加有韵味了。正因为如此,刘长瑜一直坚持《红灯记》是集体的智慧。周恩来也经常来看,刘长瑜记得排练时总理经常过来看一看,发表一些意见,原来剧中反映的是“东清铁路大罢工”,总理建议改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京汉铁路大罢工。
从一份时间为1967年8月2日的“审查京剧《红灯记》时的指示”,则能具体看出江青和康生、周恩来以及钱浩梁(剧中李玉和扮演者)讨论修改意见的过程,他们的话题涉及到细节的剧情,以及某些很有意思的政治考虑,不妨把最后一节原样抄录如下:
康生:《红灯记》有一个问题,从开始到现在我一直没有解决,跳车人死了李玉和怎么处理的?
江青:观众不会追问这些的。
康生:没有看见出葬,埋在屋子里了吧。(总理和江青同志都笑了,众笑)
总理:有人问我,我就这样回答。还有个问题,过去我给你们这里一个人说过,现在再说一下,那边娃娃哭了,这边铁梅叫一声:“大娘,我给你们送东西”。这样就合理了,也可以敲一下墙,表现李家邻居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江青:有些地方是不合理,铁梅放风应该到屋子外面去。
总理:有个小院才好,东北都是小院子的。
江青:现在在屋子里说话我总感觉外边都听见了,景应该考虑重新设计,那样舞台上的东西就挤满了。困难,细推敲,什么戏都事多了。鸠山的音乐不搞好就先不要改。
钱浩梁:第四场我们有个想法,把鸠山的四句唱去掉,叛徒不打当场招供,就更暴露了叛徒嘴脸。
江青:叛徒当场招供,可以考虑。
总理:没打就招了,和后边李玉和被打,宁死不屈是个明显对照,这样好。
江青:六场乱,要恢复原来的,减掉一些鸠山的东西,一下子不容易解决。“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几句就请康老想了。……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
刘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