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供奉的位置
中国的舍利瘗圳方式在隋之前人都将舍利放入石函,直接埋入塔基下的夯土之中,河北定县北魏舍利塔,河南洛刚北魏的永勺!寺塔,皆川此制。隋代以后,佛教逐渐接受中国传统的习惯,将舍利安置于塔卜宫室。最初的地下宫室是在放置舍利的石函周围用砖砌成简陋的墓室,只稍拓宽了舍利的放置空间,至唐时方山现仿幕室地宫,由台阶、甬道、主室构成,成为真正的地下宫殿。1987年考古人员对法门寺脚塔地宫进行了发掘,从出土的《人唐成通启送歧阳真身志文碑》和《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衣物帐碑》铭看,唐人并不叫“地宫”,而只是称其为“石室”。该地宫全长21。12米,宽约2.5米,由踏步漫道、平台、隧道、前室、中室、后室及后室秘龛八大部分组成。看来这种形制是模仿中国唐代帝王陵墓的形式建造的。有石门四重:头道门(即隧道门)楣上的梯形石材,上刻相对而立的两只朱雀。示意其为宫室的南门。地宫前室北壁两角各置有一护法石狮。石狮为吉祥物,佛教用作护法神,因《传说太子瑞应经》中有佛出世时,五百狮子从雪山走来,侍列门侧的记载,因此后世大凡寺院及有关的壁画上均置以狮子。目前已发掘的唐代等级最高的陵墓,首推懿德太子墓,仅有前后两室。法门寺地宫则有前中后三室,门有四重,外加一个秘龛,显然是依照皇陵修建的,其等级是比较高的。已发掘的唐代墓室顶部一般为穹庐顶,而法门寺地宫却为盈顶——即斜角平顶式,可见埋葬方式仍保持着显著的佛教建筑特色。
舍利的供养品
供养又称供施、供给,或略称供,为供给资养之意。由于供养物的种类及供养的方法、对象有别,故经论中所说之供养也有种种不同,主要有:(1)二种供养,即财供养和法供养。即以香花、珍宝等财物供养,为财供养,以修菩萨行,利益众生等供养,为法供养。也有理供养和事供养之分,即以香花、灯明、饮食等物质供养,为事供养,以信心等精神供养,为理供养。(2)三种供养,即财供养、法供养、观行供养等三种。财供养和法供养同上,观行供养指实践周遍含容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事事无碍的深观。财供养若能与法契合,则也可称为法供养,若能住于深观,亦可称为观行供养。另外一种三供养划分则是利养供养(衣服卧具)、恭敬供养(香花幡盖等)、行供养(修行信戒行)。《法华文句》则把供养划分为身业供养、口业供养、意业供养三种,称三业供养。(3)四种供养:《增一阿含经》卷十三以衣被、饮食、床卧具、医药称四事供养,《善见律毗婆沙》卷十三则以饮食、衣服、汤药、房舍为四供养。(4)五种供养:《苏悉地羯罗经》卷中以涂香、花、烧香、饮食、燃幻·为五供养。(5)十种供养:《法华经》卷四《法师晶》以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恭敬为十种供养。后世中国佛教用于供佛的最主要的供品则是香炉、花瓶、烛台,合称“三具足”,若花瓶与烛台左右各一对,则称“五具足”。
佛舍利的供养基本同与对佛的供养。但当佛舍利埋藏地下或塔内时,则会稍有不同。法门寺佛指舍利的供养最具典型性。根据考古学者的发掘报告称,在法门寺地宫中,唐王朝用大量金银器以佛教密宗最高仪轨供养佛祖指骨舍利,其中包括灌顶、供香、供花、供食、燃灯等。
作者:
李利安
编辑:
刘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