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陈毅
1970年,在庐山开过九届二中全会之后,陈毅的健康状况迅速恶化,去医院检查,肚子疼,被诊断为阑尾炎。1971年1月16日,在做阑尾手术时,发现已患有结肠癌,并侵及肝脏。总理的保健医生亲自监督,手术情况比较乐观,当年“五一”,陈毅还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焰火晚会。但到了年底,病情突然恶化的陈毅不得不做第二次手术。1971年12月26日清晨,多日未进食的陈毅突然提出要吃面条,他费力地吞下了几根面条后告诉医生说:“今天是毛主席的生日,我早上吃了面条……”
最后时刻的陈毅在昏迷中经常喊道:党中央、毛主席、长征、一直向前、战胜敌人等等。1月6日,周恩来和叶剑英在毛泽东住处商谈工作后,毛泽东对周恩来和叶剑英说:“‘二月逆流’经过时间的考验,根本没有这个事,今后不要再讲‘二月逆流’了。请你们去向陈毅同志转达一下。”
周恩来当即委托叶剑英火速赶往医院,在陈毅的病榻前,叶剑英对着老战友说:“毛主席、党中央要我来看你,要你安心养病,会好起来的。我带来了毛主席的指示,让姗姗念给你听。”姗姗在父亲耳边大声读完毛泽东的批示,此时的陈毅已无力说话,姗姗对父亲说:“您要是听清楚了,就闭闭眼吧。”陈毅闭了闭眼。姗姗又念了一遍,再问父亲是否听清楚,陈毅已没有任何反应……
陈毅就这样走完了71年的人生之路。1月8日,周恩来前往医院向陈毅的遗体告别,他静静地走近陈毅的床边,恭恭敬敬地向陈毅的遗体三鞠躬,而后,伸手掀起覆盖在陈毅身上的白布床单的一角,缓缓地握住陈毅的手背,泪水潸然滚落。
陈毅去世后,其追悼会的规格及悼词成了颇为敏感的事。按中央政治局批准的文件规定,陈毅已不算党和国家领导人,陈毅追悼会以中央军委的名义举办,“低于谢富治,略高于彭绍辉”;追悼会由总政治部主任李德生主持,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致悼词;只请内宾,不请外宾;参加人数为500人。
按照之前的安排,悼词由军事科学院的一个人来写,要求的标准是略高于曾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委员的李天佑。“所以写悼词的那个同志,也不知道怎么写,大家还都在揣摩毛主席的态度。”最终陈毅的悼词连头带尾600字,简历就占去了一大半。当时陈毅的身份已经不是政治局委员,虽然还有一项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头衔,实际上也不到外交部上班。所以最初的悼词里,对陈毅的职务都说得很不完全,只是简单地提及“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和“上海市长”两个身份。张茜对此的态度倒很豁达:“我母亲说过,那个是虚浮的东西,没有就没有了,也没什么了不起,真正重要的是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建设所做出的努力。”陈昊苏回忆。
这份有着盖棺定论意味的悼词里,写了“有功有过”,周恩来说,写上这4个字,我是同意的,要客观;送到毛泽东那里审阅时,毛泽东说:有功有过就不要写了,写为人民服务就行了嘛!
追悼会预计在1972年1月10日下午15点30分进行,“我们家属14点50分左右就到了。15点过5分,总理先到了,告诉我们主席要来,我们当然很激动。过了10分钟,毛主席就来了,因为还要等其他人到齐,所以他是在那等别人等了30分钟”。陈小鲁说。
毛泽东在追悼会的出现,着实让张茜及子女们很意外。“事先总理跟我们讲,在京的政治局委员会参加,康生有病不参加,江青去不去她自己定。”
张茜看到突然出现的毛泽东,含泪迎上前搀扶住已明显衰老的领导人。“我当时是站在主席跟前近距离看着他,主席很久没出来,长长的胡子,睡衣外面披着大衣。没穿袜子,光脚穿着皮鞋。据说是他午觉一起来,就问:‘是不是下午是陈毅同志追悼会?’大家回答‘是’。‘那我们怎么还不走啊?’其他人一下子愣住了。”陈小鲁说。身边的工作人员阻拦无果后,赶快给总理打电话,“据说主席的车子绕了一下,好让总理提前到,布置工作。原本是军委负责保卫工作,也迅速交给8341部队来接管”。
周恩来迅即决断,提高陈毅追悼会的规格。“总理很巧妙地把很多靠边站的老同志叫来了,他们赶过来跟毛主席握了手,也等于宣告‘解放’了。”陈小鲁说。
毛泽东向覆盖着鲜红党旗的陈毅骨灰盒深深地三鞠躬,这是毛泽东生前参加的最后一次大型活动。而在解放后,他参加追悼大会的,只有任弼时、罗荣桓。第二天,《人民日报》等各大报纸都在头版头条报道此事,老百姓们也借此机会看到了很多久未露面的老干部的面孔,陈毅追悼会及其影响大大超出了原先规定的范围。
毛泽东在接见张茜时,对陈毅做了很多温情的回忆,“总理让我们把讲话整理出来”。陈小鲁回忆。此后不久,“陈毅是我在井冈山上的老战友”,“陈毅和我在革命斗争中曾经有过几次争论,但是这是同志之间的争论”,“陈毅是个好同志”之类的话流传开来。“五年忍听千夫啐,一死难得万人泪。且喜碧血润中华,磊落平生应无愧。”陈小鲁悼念父亲的诗句在此时有了最好的解读。
陈毅去世70天后,张茜也被检查出患了肺癌。1974年,52岁的张茜带着诸多牵挂离开人世。对这位母亲来说,最放心不下的,是当时才24岁的女儿姗姗。她特地对陈昊苏、陈丹淮和陈小鲁三兄弟交代:一定要等到妹妹结婚成家后,你们才能分家。三位兄弟守着对母亲的承诺,一直等到3年后姗姗与王光亚喜结良缘。陈昊苏、陈丹淮和陈小鲁兄弟遵从母亲的遗愿,三人凑钱张罗着为妹妹操办了婚礼。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作者:
朱文轶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