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松村推动下,1960年第一个日本围棋代表团访问中国。此后,中日两国围棋界人士互访频繁。日本棋院为了表彰陈毅为推广围棋文化、促进中日围棋界交流所做出的贡献,特授予陈毅围棋“名誉七段”称号。
1964年,日本29名最知名围棋手发表呼吁书,号召日本800万名棋手参加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征集3000万人的签名运动。当中日两国在1972年9月29日宣布结束战争状态、恢复邦交时,倡导“围棋外交”的陈毅虽已告别人世,但他的名字却永远被铭记在这段历史上。前外交部长唐家璇曾这样说:“现在大家都知道‘乒乓外交’,我认为在‘乒乓外交’之前,首先是‘围棋外交’。”
在中美关系打破坚冰的背后,也有陈毅的一份努力。1967年“二月逆流”之后,陈毅渐渐淡出外交领域,实际上已被剥夺了工作权利。中苏在珍宝岛发生冲突不久,毛泽东指示陈毅、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研究国际问题。
“父亲虽然已是‘靠边站’,但他还是外交部长,和聂帅、徐帅、叶帅4个老帅一起,我父亲来主持,从战略角度看中国的国际环境以及我们的外交政策。”从3月1日至10月8日,4位老帅进行了24次会议,向党中央写了3份对国际形势的分析报告。陈毅还首先提出恢复中美大使级会议的建议,以打破中美关系的坚冰状态。
“在讨论这个问题时,父亲提出来要考虑用非常规手段来恢复中美关系。”时至今日再回顾这一历史,我们不得不佩服陈毅的远见卓识。1971年毛主席的确采取了“非常规手段”——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来。陈昊苏回忆,已在病中的陈毅得知后非常高兴,觉得自己的意见终究还是被中央考虑的。这也是陈毅为中国外交事业留下的最后一笔财富。
诗人陈毅
陈毅从小受私塾教育,在《古文观止》、《千家诗》等营养中长大的陈毅,对古典文学有浓厚兴趣。
上世纪20年代,经王统照介绍,陈毅还加入过“文学研究会”,茅盾、周作人、朱自清等都是研究会成员。虽然时代大潮最终把陈毅推向了职业革命者的角色,但诗词却是他相伴一生的爱好。郭沫若评价陈毅:“一柱南天百战多,元帅本色是诗人。”即便在残酷的战争年代,陈毅也从未失去过其诗人气质。“在苏北成立新四军军部时,父亲就和当地的文化人士交往频繁,当时还有个文化村,吸收了诸如阿英、邹韬奋等很多文化人。那个地方物质条件很差,他还成立了一个湖海诗社。”陈昊苏说。
“父亲到后来还想做大作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还记得他对母亲讲,他想打个报告退休,退休之后要做三件事:一是要出一个回忆录;第二是要整理文章;第三是整理诗集。”陈毅的愿望虽然没有实现,但是文人气质却贯穿其一生,这也使得他和知识分子有心灵上的接近。最著名的,当属他轰动一时的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的讲话。
在广州的座谈会上,一些文化人向陈毅含泪倾吐他们在“左”的思潮迫害下的艰难处境。陈毅听后心情难以平静。几天后,受周恩来委托主持座谈会的陈毅对着台下的知识分子说了掏心窝的话。“你们是人民的科学家,社会主义的科学家,无产阶级的科学家,是革命的知识分子,应该取消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帽子。今天,我给你们行‘脱帽礼’!”说着,他向全场知识分子深深鞠了一躬说:“今天我党团结的人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科学家是我们的国宝!真正有几个能替我们解决问题的人,一个抵几百个!愚昧是个很大的敌人,愚昧——几万万人没有知识,没有科学知识,也是很大的敌人。”陈毅的讲话,使到会的人深受感动和鼓舞,激起了全场60多次掌声。
热爱诗词的陈毅,用一首首诗记载下了其革命生涯的难忘篇章,而他重要的诗友之一,是毛泽东。无论陈昊苏还是陈小鲁,都提及:父亲从心里佩服毛主席,“他把主席和总理视为领袖一级的人物,认为自己不如他们”。比陈毅大8岁的毛泽东曾说过:“陈毅的诗豪放奔腾,有的地方像我。陈毅有侠气,爽直。”诗词成为两位伟人心灵交映的一个媒介。“父亲和毛泽东共同的爱好是写诗,彼此的唱和比较多,他们之间有不少关于诗的通信。”陈小鲁说。因为诗歌,两人又多了一层交往。曾担任过毛泽东秘书的林克讲过,中共的高层领导人中,在毛主席面前,放得开的不多,陈老总是一个。
1964年,在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还关切地问陈毅,最近怎么看不到你的诗发表呢?不久,陈毅将自己写的《六国之行》共7首诗呈寄给了毛泽东。他很快收到了毛泽东的回信,对第一首做了修改,并加了一个题目《西行》:“万里西行急,乘风御太空。不因鹏翼展,哪得鸟途通。海酿千钟酒,山栽万仞葱。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在信中,毛泽东极有兴致地详谈自己对诗的理解,还建议陈毅“李贺诗很值得一读,不知你有兴趣否”。陈毅对这封信是极为珍爱的,他不仅经常翻阅,而且在他晚年的重病期间,每次住院都要把这封信带在身边,成了他苦闷岁月里的一个精神慰藉。
因为毛泽东在信里提及李贺,陈毅有一次让陈昊苏帮他找李贺的诗集。“其实家里就有这本书,但是父亲年纪大了,眼睛不好,没有找到。那时候我很年轻,对古典诗歌读的不是很多,我也想办法帮他找了,但是最后没找到。”这让陈昊苏至今回忆起来还充满对父亲的愧意。
陈毅的诗人性情,也更多地展示给了妻子张茜。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作者:
朱文轶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