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夕阳下的普育学校
士范小学校旗
1919年2月至1929年7月,温瀛士被荐担任民立第五小学校长。在办学中,为帮助更多的农家孩子特别是贫困女童就学,温瀛士减免学杂费,想方设法救助。1929年7月,温瀛士为让学生受到良好教育,筹划将村中娘娘庙改为校舍,因遭反对愤而辞职。
1930年9月,温瀛士受同乡、教育界前辈温世霖的影响,争取女性求学的权利,成立温氏私立普育女子小学。此即普育学校。
温世霖一家系宜兴埠的教育世家,与温瀛士并无血缘族亲关系,但有形式上的“认户”、“认宗”。1905年,温世霖开风气之先,创办位于天津老城内的北方最早的私立女子学校之一——“普育女学堂”。所以,天津近代有两所普育学校,先有天津城里的“普育”,后有城郊宜兴埠的“普育”,而宜兴埠亦有两个温氏教育世家。
“普”,即普适和普及;“育”,即教育、培育。
1933年,温氏私立普育女子小学改称私立普育小学。温瀛士亲自题写了校训“勤劳真实”,设计校旗、制作校徽、统一校服、教唱校歌。“勤劳真实”,言简意赅,勤奋、辛劳,又追求本真、务实。
普育小学的校歌唱道:“美哉,宜兴,地广,民众,南接金埠临新河,前途日益红。巍巍我校兮,北乡之先声,学业务真实,养成勤劳风,学生学生好自为,有志事竟成。”
良师育良才
新普育学校副校长丁静介绍,温瀛士本着“勤劳真实”的校训,要求学生衣着不怕旧,但必须整洁;每天早睡早起,先刷牙后洗脸,运动过后再吃饭。还亲自教学生唱健康向上的歌曲。校园内外,《背着书包上学去》、《早睡早起身体好》、《茶树青青生嫩芽》、《母鸡下蛋》等儿歌嘹亮。
1936年,普育小学因正式招收男生而改名私立士范小学。士范学校,即培养才智之士的典范学校,蕴涵着温瀛士用普育精神培育品学兼优人才的良苦用心。士范小学虽然是私立学校,但仍有超过20%的学生免交学费,体现了对贫困儿童的体贴关怀。
温瀛士办普育,至今受到宜兴埠父老乡亲的赞誉。
乡亲们回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温瀛士都是靠自己微薄的薪金供养全家,因此生活极为俭朴。平时穿的是洗得发白的中式服装,吃的多是饽饽咸菜就白开水,遇有学生在全县会考得了好名次等高兴的事才稍加改善,也不过是加一包花生米。
60分,这是当时各个学校通用的及格线。但在普育,温瀛士却将及格线定为70分,为的是激励自己的教师和学生特别是女生,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学得比别人更多的知识。正因为此,普育的成绩在全区统考中始终名列前茅。
宜兴埠马金甲8岁丧父,因家境贫寒12岁还没入学,温瀛士了解到他是个好学上进的孩子,亲自上门说服马金甲母亲让他读书,并免除马金甲的一切学杂费用。马金甲也争气,多年担任班长职务,在初小4年、高小2年连续考出12个第一名,名闻乡里。
良师育良才,桃李满天下。宜兴埠普育学校的校友在各自的岗位上迸发出聪明才智,不少人成为国家栋梁。
相关阅读:
作者:
陈杰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