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和胡锦涛、温家宝等人的合影
在公众面前,温家宝同志常常脸带微笑,这位六十岁的政治家微笑的背后,是近四十年在中国大地上的奔走。《21世纪经济报道》3月6日刊登记者专稿,透露了温家宝务实低调的人生经历,现摘录如下。
温家胡同出了个温家宝,这在天津市北辰区宜兴埠镇的邻居间已传为佳话。虽然温家宝全家在1949年就已搬离此地,但是提起温家宝,大家仍津津乐道。
在镇子的人的记忆中,温家宝对亲属要求很严,其姑母长期在宜兴埠居住未见沾过什么光,当年温家宝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时,镇里一些居民曾向其姑母查询,得到答复都是一句话,同名同姓而已。几年前姑母去世,时任副总理的温家宝曾寄来700元钱。
温家宝同志离开天津南开中学后,就没有回去过。天津南开中学校长室一女士告诉记者,温家宝副总理(时任副总理)在宣传上保持低调的作风,有消息说他曾经专门和天津市的领导打过招呼,不要在他身上“做文章”。
“边塞”十四载
1968年2月,红色海洋席卷中国,在北京地质学院构造地质专业攻读研究生的温家宝主动要求前往“边塞”甘肃,从此与祁连山相伴十四载。
温家宝在甘肃酒泉地质队工作期间,认识了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的张培莉。张培莉家住兰州市,在甘肃地质局从事岩矿鉴定。两人在七十年代结婚。1968年到1979年,温家宝由一名初出校门的实习生成长为地质队的副队长,1979年后,温家宝上调到甘肃地质局。
酒泉的生活在温家宝的心中有着重要的位置。甘肃省地勘局第四地质勘查院办公室王先生向记者介绍说,2002年9月,温家宝到酒泉视察工作,曾专程到那里的地勘局第四地质勘查院探望老战友。老友相会,一贯低调的温家宝除了与大家合影外,在应邀题字时,留下了“温家宝”三个字。
在甘肃地矿局内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温家宝在甘肃地质局工作期间,条件非常艰苦。他曾到酒泉灌溉面积最大的洪水坝河工作。有一天晚上,山洪暴发,温家宝和同事一夜三次搬迁帐篷,终于避过大难。
甘肃省地矿局办公室一位官员告诉记者,温家宝副总理在甘肃有不少老同事、老朋友,他们之间现在还保持着联系,这也是温家宝副总理了解基层情况的一个渠道。
胡耀邦“选才”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对于中国许多中层干部是令人兴奋和难以忘怀的。那时干部队伍的“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浪潮,拍打着曾在文革中上下流动的众多年轻人。
1985年春天,温家宝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而他的直接领导是王兆国,时为办公厅主任。
相关阅读:
相关新闻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