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为战俘的裴多菲:见证又一个民族英雄的倒掉
2008年08月02日 09:33网易历史综合 】 【打印
相关标签: [裴多菲] [匈牙利]

他出生在西伯利亚偏远的巴尔古津诺村,在那里生活到成年。在他10岁时,他的爷爷曾指着村里墓地中的一座坟对他说:“这里埋着一位名叫彼得罗维奇的外国革命者,是个诗人。”

此后,他每逢去墓地祭奠已故的亲属,也总顺便在彼得罗维奇的坟上放一束花,因此对这座坟的记忆很深。年迈的维诺基尔应邀随同国际考察队回到家乡巴尔古津诺村,到现场指点裴多菲墓的位置。而他所指点的地方与流传下来的一张不知什么人很早以前拍摄的“裴多菲墓”的位置完全相同。

巴尔古津诺村坐落在贝加尔湖以南四五十公里的地方,恐怕就在中国古代的苏武牧羊的那个地区。直到现在,这个地方也还非常落后,交通极其不便,伐木和加工木材是村民惟一的谋生手段。100多年前的情景可想而知。

经当地政府的许可,考察队开始在巴尔古津诺村的墓地中挖掘,期望找到裴多菲被葬在这里的证据。由于年代已久,传说中的裴多菲墓的地表痕迹已消失,考察队只能扩大挖掘的范围。他们先后挖开21座坟,但均未发现其中有裴多菲的尸骨。

1989年7月17日那天在挖出另一个墓中的头骨时,考察队中的匈牙利人类学专家基塞伊教授一眼就断定它可能是裴多菲的遗骸。因为众人皆知诗人生前头颅形状很特殊,而且长有一颗很显眼的虎牙,这两点特征与挖出的头骨的样子完全相符。

在墓中的整具尸骨全部挖出后,考察队中的各国专家分别进行了研究,并一致认为墓里埋葬的肯定就是裴多菲。从这具遗骨中可以判断:死者高额头、深眼窝、长下巴;年龄为30~35岁;身高1.65~1.66米;身材瘦长,臀部宽大;长期是“左撇子”;胸左侧第三根肋骨折断过,胸右侧第三根肋骨曾有过骨裂;肋骨上留有患过肺病的痕迹……从保存下来的裴多菲的照片、服装以及各种文字记载来看,这具尸骨完全反映了诗人生前的体征,无任何矛盾之处。科学家们计算,上述这些身体特征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在每3亿人当中才有可能出现一例。而当地居民100多年来也一直都在传说,这里埋葬着一位“匈牙利诗人 ”。这就更加印证了国际考察队的结论。

经过进一步考证,得知墓中死者的姓氏为彼得罗维奇,当年被流放到这里后与当地邮差的女儿结了婚,现在还留有后代。他死于1856年5月,早先时墓上曾长期竖有写着“ASP”字样的十字架。原来裴多菲被俘后又恢复使用自己原有的姓名“亚历山大·彼得罗维奇”,“ASP”是他斯洛伐克姓名与匈牙利名字合在一起的“亚历山大·山道尔·彼得罗维奇”的缩写。

人们怀念的裴多菲终于有了下落,世界各国的媒体纷纷报道,惟有匈牙利本国的反应十分冷淡。政府和媒体对考察结果置若罔闻,学术界更是信誓旦旦地指责关于裴多菲下落的新说是无稽之谈。为这次考察出资的莫尔毛伊备受责难,被认为是在沽名钓誉,还多次遭到身份不明者的围攻和毒打。评论家们认为,匈牙利社会出现这种反常现象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这项考察虽然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但是长期笼罩在裴多菲头上“战死疆场”、“宁死不屈”之类的光环都消失了,他作为民族之魂的形象不“辉煌”了。许多人显然不愿意承认这个现实。看来,裴多菲的同胞们也受到“不成功便成仁”观念的困扰。

诗人   裴多菲   asp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