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为战俘的裴多菲:见证又一个民族英雄的倒掉
2008年08月02日 09:33网易历史综合 】 【打印
相关标签: [裴多菲] [匈牙利]

被匈牙利人民所慑,加上兵败于普鲁士,哈布斯堡王朝遂于1867年同匈牙利签订协定,建立二元化的联合国家政体,国名改称奥匈帝国。

裴多菲身后留下22岁的妻子和1岁半的幼子。他一生中写下了800多首抒情诗和8部长篇叙事诗,此外还有80多万字的小说、政论、戏剧和游记,且有相当部分在战火中完成。

裴多菲奠定了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基石,继承和发展了启蒙运动文学的战斗传统,被誉为 “是在被奴隶的鲜血浸透了的、肥沃的黑土里生长出来的‘一朵带刺的玫瑰’”。

战争中牺牲还是被俘?裴多菲生死之谜

关于裴多菲没有战死的说法也一直没有消失过。有人说他被俄国人俘虏,还传说有人在西伯利亚看到过他的坟墓。甚至在正式出版的书刊上,也有描绘裴多菲被俄国哥萨克士兵俘获情景的图画。就连在裴多菲参加最后一场战斗的特兰西瓦尼亚地区,人们对诗人战死的说法都一直存疑。

对裴多菲下落的争论到20世纪80年代末变得更加突出。当时匈牙利正处于社会制度发生剧变的前夜,各种思想十分活跃,越来越多的人又重新拾起这个话题,只是政府对此一直保持沉默。

1989年,一个名叫莫尔毛伊·费伦茨的私人企业家自愿出巨资,组建了一支由匈牙利、苏联和美国专家参加的国际考察队,冲破重重阻力前往西伯利亚寻找裴多菲的下落。

青年裴多菲

根据各种可靠的资料,考察队里的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们也认为,裴多菲当年在西格什瓦尔战役中很可能没有阵亡,而是被俄军俘获后流放到西伯利亚。

80年代末的苏联正在实行“公开化”,许多历史档案已经开放。考察队居然在俄国1849年俘获的战俘名单中查到了裴多菲的名字,还有资料记载他被流放到贝加尔湖附近。

考察队在掌握了这些重要线索后,又意外地遇到“贵人”相助。原来在莫斯科有位名叫维诺基尔的80多岁的老人,知道传说中的裴多菲墓的地点。

诗人   裴多菲   asp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