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拒看打仗流血的战争片
2007年08月22日 20:18北京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刘伯承] [战争片]

我们的古人有言:“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自从人类从动物分离出来成为万物之灵以后,仍有正义的和非正义的权力和利益之争,这就是政治。战争就是政治的继续,同时也是人身上固有的某些动物性的表现。战争在人类生活中有时确实是难以避免的。

革命胜利了,建立了共和国(就是号称民主运用权力的机构),有卓越战功的将军大都被授以军衔,以十位元帅和十员大将为首。刘伯承为共和国元帅,这自然是终身的荣誉。在被授军衔的将军们中间,除了极少数怀着“打天下的坐天下”的旧观念,因此一心追求特权和高位的人以外,无数在战场上舍生忘死建立奇功的将军们都保持着革命的本色,不是归功于己而是归功于人民,特别归功于那些战死疆场的战士们,他们牢记“一将成名万骨枯”的名言,念念不忘那些牺牲者,关心他们的亲人并尽可能节衣缩食帮助他们,不忍再目睹过去那种残酷的战场情景。刘伯承就是这样一个人。

刘伯承不仅是一位大军统帅,是带兵、练兵、用兵的全才,而且是一代军事奇才。他在四川曾击败过不可一世的军阀吴佩孚,加入红军后为首任参谋长,在万里长征中曾具体指挥红军在极困难的条件下四渡赤水和强渡金沙江等著名战役。红军过少数民族地区时受阻,刘伯承不顾个人安危孤身深入少数民族地区与其首领谈判,两人竟是喝血酒结拜为兄弟,因此避免了一场不可预测的战争,为红军抢渡天险大渡河扫除了后顾之忧,其历史功绩当在诸葛孔明“七擒孟获”之上。所以朱德总司令称刘为“军事奇才”,陈毅更有“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的赞誉,而国民党的将领则称刘为“战神”。

人类的战争既然无可避免,人民自然就有研究战争的兴趣。我们的人叹息我们今天还能读到《孙子兵法》,而却无缘读到《刘氏兵法》了。我想这也不难,为此我请读者找一本李普同志所写的《记刘帅》一书来细心研读一番。李普是解放战争时期跟随刘帅征战中原的著名战地老记者,晚年,他在夫人沈容协助下用尽心血写成《记刘帅》一书,此书应看作是当代著名兵书之一,其中记述了不少刘帅神奇的用兵之策。我在这里想告诉读者的就是,读此书当知《刘氏兵法》尽在其中矣。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