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幕僚准确预言满清50年内灭亡
2007年08月05日 17:55广州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晚清] [曾国藩]

赵烈文真的是富有洞见,不仅对历史大势看得透彻,而且作为一个远离权力中心、根本无法近观恭亲王、慈禧的幕客,对此二人的判断却准确异常,以后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恭亲王确是朝廷中少有的开明权贵,晚清的一些革新措施大都与他有关,因此当时有视野开阔、思想开明之誉;但1898年维新运动兴起时,他却坚决反对,证明赵在1867年对他作的仅“小智耳”的论断不虚。慈禧确实“威断”,但大清王朝以后不断为其“威断”所蔽所误已是众所周知,无须再赘。赵的眼光,确实老辣。

不过,曾对赵的论断仍无法或不愿完全相信,总感到清王朝还有一线生机;尤其是不久之后,朝廷下谕,依总理衙门奏请,令督、抚、将军对外交问题开诚布公畅所欲言时,曾国藩兴奋异常,认为这是当政者将振衰起弊之兆,清王朝振兴有望,最起码可以像东晋、南宋那样长期偏安。

同治七年七月下旬(1868年9月中旬),曾国藩被任命为直隶总督。此时,曾国藩第一次见到慈禧太后、同治帝、恭亲王及文祥、宝鋆等高官,并在几天之内四次受到慈禧太后的召见。直隶总督的职位不仅使他能近距离观察清王朝的最高层领导,而且使他能对形势有更多了解。这时他才知道,国家的颓败远远超过自己原来的预料,而朝中根本没有可以力挽狂澜之人。同治八年五月二十八日(1869年7月7日)晚上,曾国藩对刚刚来到保定直隶总督府的赵烈文坦承自己对时局、朝政的失望,对清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人品、见识、能力、优点与弱点逐一分析点评了一番,分析点评的结果是他们皆非能担当王朝中兴重任之人。曾国藩不禁哀叹清王朝的未来“甚可忧耳”。这种局面,正是一个衰朽政权用人制度“逆淘汰”的结果,但反过来,这种“逆淘汰”又会加速这个政权的衰败。最终,他不得不同意赵烈文两年前的论断:清王朝已经病入膏肓,难以救药。

历史惊人准确地应验了赵烈文的预言,清王朝终于在1911年土崩瓦解,距赵1867年预言它不出五十年就垮台正好44年;而且,接踵而来的也是赵所预言的“方州无主,人自为政”即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当然,曾、赵已分别于1872和1894年去世。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