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社会解除戒严20周年:从白色恐怖到绿色恐怖
2007年07月18日 10:05国际先驱导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台湾] [解严]

台湾社会仍然噤若寒蝉

正如国民党发言人苏俊宾所说:“民进党执政,已让民众看不到未来,只好曲解历史来获得政治上的剩余价值。”

的确,台湾从1987年解严至今,许多民众仍然时时感到政治上的压抑。尤其在民进党上台以后,打着所谓“国家安全”的政治旗号,到处怀疑“匪谍就在你身边”;对台湾社会展开意识形态的斗争,给统派贴上“联共卖台”的标签,使台湾社会处在噤若寒蝉的政治气氛中。难怪社会各界以“绿色恐怖”,来形容民进党上台以后不择手段打击政治对手的卑劣手法。

就拿陈水扁来说,无论在选举造势场合,还是会见媒体时,他永远不会改变的是絮絮叨叨地重复其“反共”的政治论调。有什么样的当政者,才有什么样的狗腿。台湾当局的“前国防部副部长”林中斌在接受美国《国防新闻》周刊采访时宣称,“潜伏在台湾的共谍与日俱增,超过5000人”,他本人在台北就搭乘过“共谍”驾驶的出租车;吕秀莲也表示搭乘过“共谍”驾驶的出租车。台湾新任“国防部长”李天羽甚至还公开抹黑说:“中共为了强化其统战工作,掌控及收买部分媒体做其同路人,一方面协助其收集情报,另一方面替其代言,专门攻讦政府及打击特定人士。”

为了打击政治对手,民进党当局同样继承了蒋介石政治、司法迫害的一系列手段。2006年,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发起百万红衫军“倒扁运动”,结果民进党主席游锡堃公然宣称:“这次倒扁行动背后有很大阴谋,中国是‘藏镜人’。”

2006年5月国亲两党联合在“立法院”提出针对陈水扁的“罢免案”,结果台湾南部绿色的地下电台在广播节目中号召“勇敢的台湾人”组成“敢死队”,不惜流血、牺牲性命,一定要找机会杀死马英九等“中国代言人”。

商汉视点:一个时代的背影归来

1987年对于台湾地区历史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年份。当蒋经国解除了长达数十年的“戡乱戒严”状态的时候,人们已经不能简单地用“勇敢”或是“远见”来评价这个举动了。人们只能在很多年之后,从容地感受解严给他们带来的繁荣和希望。

远去的戒严时代,是台湾历史上不堪回首的一幕。荒唐年代自然有荒唐事,姑且不说台北曾经没有8路公共汽车,法国作家左拉的作品因为作者姓“左”而不可在台湾出版,马克·吐温成了马克思的弟弟而作品被禁,甚至连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也因为暗合毛泽东的词句,而被迫在台湾改成了《大漠英雄传》。在整个世界的现代化过程中,从来没有一个地区像台湾那样背负如此沉重的包袱前行。

在那个年代,沉重只不过是荒诞的公共代价。而在这个前行的过程中,台湾的民生发展之艰难,无论对于今天的泛蓝阵营还是泛绿阵营来说,都是刻骨铭心的记忆。毕竟人们可以理解落后,却无法理解荒诞;人们可以允许沉默,却不能容忍噤声。人们甚至可以忍受一个向隅独泣的年代,却不能永久地浸泡在思念故国的泪水里。

解严,解除的并不是一个行政上或者司法上的约束,更重要的是解除一个地区民众心理和思想上的约束。从此,这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才能有真正发展的可能。当年蒋经国能够决然解严,也正是看到了思想和心理的束缚已经成为台湾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台湾在走出戒严历史之后,才开始了两岸的正常往来。这时候的台湾,断然不能回到一个思想和声音重新沦丧的年代。

问题在于,当下台湾的现状正在重新浮现意识形态束缚的背影。当解除约束的受益者重新又拾起约束人们思想和心理的武器的时候,他们已经忘了一个时代的伤痛。在那个时代的背影里,有泪水、有鲜血也有生命的代价。而当这一切都还没有凝结的时候,今天的台湾政治,又在通过另一种“枪弹”和“刺刀”指向台湾民众的心灵深处。甚至连“解严”这个词,也成了政党互相攻击的武器,而不是共同纪念的关键词。

历史的多数意义都在于过去,但是历史存在的目的却是为了今天。台湾解严20年,不但解除了国民党的专制,也解除了人们思想的枷锁。但是历史证明,这种解除之后,却往往会产生一代空白。在解除束缚之后,社会必然要用新的阵痛,来实现秩序与合理。在填补空白的过程中,如果台湾的民众不能以一种清醒和理智的态度来面对今天的台湾政治,那么新的“思想戒严”又会通过“台独”分子重新侵占人们的公共空间。所谓政治乱象的恐怖程度,或许并不亚于“白色恐怖”下的暗哑。

<<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