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一生中为中共财经战线立下的卓越功勋
2007年05月22日 14:05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经济] [陈云]

陈云表示,票子还得发,物价还得涨。现在决定一切的是部队打胜仗,需要发的票子很多,物价也将上涨。既然开支不能减,想少发票子,主意只能打到增收上。陈云想了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发公债,第二个办法是抓紧收公粮和收税。

上海会议后的8月和9月,全国物价相对比较平稳,但陈云没有被这种表面的现象迷惑。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隆重举行,陈云担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主任。3日,他就向中央报警:在大量增发货币的情况下,物价有发生“剧烈跳跃之可能”。

10月15日,物价猛涨,此后每天涨幅达10%到30%。中央人民政府开会的时候,有的政府委员惊呼物价如此涨下去,人民币将很快同国民党的金圆券一样!面对严峻形势,陈云并没有惊慌失措。物价涨风起来之后,陈云注意到:上海投机者主要囤积纱布,华北投机势力集中冲击粮食。为了避免两面受敌,他决定首先抓住粮食,稳定北方地区。

10月20日,陈云和薄一波急电东北,要求紧急调拨一批粮食支持华北市场。为求万无一失,陈云派中财委计划局副局长曹菊如赶赴东北,坐镇沈阳,保证东北每天发一个列车的粮食到北京。粮食运来后,在天坛打席囤存粮,每天增加存粮席囤。同时,北京还逮捕和严惩了16家投机粮商。这些手段震慑了投机者,安定了民心。

在京津腾出手来之后,陈云开始全力对付上海的投机势力。上海的形势不容乐观。物价风波起来后,他们用对付7月物价波动的老办法,在市场上连续大量抛售平价粮食和纱布等物资,试图将物价拉回原位。但此举对遏制物价猛涨没起多大作用,最后被迫让牌价服从市价上涨,保存实力。

11月8日,华东局致电中央并中财委,认为现在这样各自为战、拖住物价不行,建议在中央统一指挥之下,主动将物价放到有把握稳住的水平,再组织各地国有物资力量,齐头抛售。陈云领导中财委一直密切注意各地的动态和反映,华东局的来电与他们的想法是一致的。

13日,陈云为中财委起草电报,分析形势,部署战略。电报分析了这次物价猛涨的原因,指出根本原因是纸币发行量大增,国家没有回笼或抵消巨大数量货币的物资。在物价涨了两倍的情况下,货币发行量与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已能适应,物价有了稳住的可能,各地均应以全力稳住。电报中指示,在全国范围调动粮食、纱布,11月25日前集结到位,待机统一抛售;对于投机商人,这次要给以适当教训。目前抢购风盛时,应乘机将冷货呆货抛给投机商,但不要给其主要物资,等到收缩银根、物价平衡,商人吐出主要物资时,应乘机买进。

周恩来看完后,当即在电报上批示“如主席未睡,请即送阅。如睡,望先发,发后送阅。”毛泽东看后批示:“即刻发”,“发后再送刘、朱”!这种争分夺秒的势头,丝毫不亚于一次大战役。电波载着中央的重要部署飞向全国各地。一场全国范围内稳定物价,打击投机势力的战斗拉开了帷幕。

11月20日,各地国营商业逐步提高贸易公司商品牌价,到24日使其与黑市价格持平。投机分子果然中计,还在不顾死活地继续吃进,资金不足的,甚至不惜借高利贷。

11月25日,全国采取统一步骤大量抛售纱布,而且一边抛售,一边降低牌价。投机分子一看大事不妙,也赶紧抛售,但他们抛得越多,市场行情跌得越快,上海的纱布价格,一天之内下降了一半。投机分子叫苦不迭。

陈云指挥的这场战斗,干净、利索,使投机资本受到了沉重地打击。这场战斗,人们称为“米棉之战”。

1950年春节前后,投机资本利用“红盘看涨”的心理和国民党飞机轰炸上海造成的恐慌心理,在粮食和纱布上掀起风波,但陈云周密组织了纱布生产和粮食的全国大调运。到3月份,全国物价涨风停止,上海、天津等6大城市物价3月份比2月份下降15%,投机资本受到毁灭性打击。陈云指挥中财委,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干净利索地解决了这次涨价。这次斗争,也被称作“红盘之战”。

经过物价四波四稳的较量,人民政权终于击退了投机资本的挑战,在财经没有完全统一、财政收支还有较大赤字的情况下,掌握了市场主导权,遏制了物价猛涨势头。

这时,除西藏外,中国大陆全部解放,军事费用这项最大、最难以控制的财政负担得到极大缓解。工农业生产也迅速恢复。1950年3月,陈云为政务院起草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物资调度和现金管理。4月,全国财政收支接近平衡,结束了长达12年的恶性通货膨胀局面。新中国创造了消除通货膨胀的“中国奇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