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会议毛泽东为何握了三天彭德怀的意见书才发布
2016年08月23日 08:41
来源:人民网 作者:权延赤
毛泽东看过彭德怀的信,并不是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龙颜震怒”。相反,他望着侍立一旁的秘书和卫士长,脸上流露出一丝凄苦的笑纹,叹气道:“彭德怀批给我看的尽是消极材料,尽给我送消极材料。”这封信在毛泽东手中握了3天。
“我讲了多少次,对形势看法不一致,就不能团结。在船上讲,你彭德怀不听,我鼓励‘促进派’腰杆子硬起来,你彭德怀就退出去舱外。你现在又写这封信,无非是讲得一塌糊涂。你究竟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
且不论彭德怀究竟作何想,单是他所表现的心里有火,肚里有气便极需重视。代表一批人,有多少人?又能使多少人动摇,多少人动乱?这一切还不能判明……
毛泽东提起笔,在彭德怀的信件上批了几个字:印发各同志参考。并将信加上了“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的标题。
“要评论这封信的性质。”毛泽东对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三位政治局常委指示。
7月17日上午,与会者每人得到一份印发的材料:《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同时被告知:从即日起,在继续讨论《会议纪要》的同时,讨论《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
彭德怀对毛泽东的这一决定感到十分突然。这是给主席个人的信,并没有要求让大家讨论,可是为什么印发下来,而且冠上那样一个标题!
彭德怀是三分恼火,七分不安:主席究竟是出于一种什么意思?
毛泽东的意思也许就是弄清高级领导们的真实的政治思想情况。他内心已得出彭备怀的意见是“资产阶级右倾”的结论。他只向身边的工作人员流露了这个意思,尚未公开谈论,更不到定性的时候。彭德怀的意见绝不是仅限于他一个人。这封信的意义大着去了。讨论这封信和讨论形势是完全一致的,不搞清,便无法统一认识,团结起来共渡难关。
如何团结?当然是以斗争求团结。如何斗争?那就要视情况而定了。
如果绝大多数与会者通过讨论都不同意彭德怀的意见,都能站到充分肯定“三面红旗”、肯定成绩一边来,甚至是一致声讨彭德怀;如果彭德怀本人能有一个翻然悔过的态度,那么,毛泽东也许还会表扬彭德怀一句了。因为他讲过,不管怎么说,彭德怀是敢讲真话的这样一类意思的话。
前提只一个:只要能达到团结到正确意见方面来的目的。
可惜,情况发展并非如此……
7月17日下午,毛泽东再次召集周小舟、周惠、李锐、胡乔木、田家英几位“秀才”谈话。
“总路线,能有多少人拥护?”毛泽东问,显然不需要回答,他接着又道,“我看真有百分之七十的人拥护就不得了了。拥护者中真正骨干有百分之三十就不得了。大部分人是随大流的。”
毛泽东这一分析,不知是指全国人民还是说庐山上的与会者?
不论是指谁,彭德怀的信已经成了小组讨论的中心议题。
有人赞成,认为有分析、有见解,讲了实质性问题。
有人基本赞成,认为总的精神是好的,但个别提法不妥当。
有人基本不赞成,认为虽然反映了一些实际问题,但谈问题的角度不端正。
有人不赞成,认为信反映的问题和谈问题的出发点都不正确。
情况不断汇报到毛泽东那里,毛泽东的脸越来越阴沉,心情也越来越沉重。对彭德怀的信有多少人赞成或基本赞成?没有一个确切的统计。不过,为数确实不少,东北组几乎全部赞成!
还不止这些。报来的大量材料还有不少党外人士提的各种意见,以及地方和部队一些党内意见,这些意见汇总起来,便有山上山下呼应,党内党外夹攻之嫌。再远些还有苏联呼应!
尤其使毛泽东不能不十二分重视的是,赞同并支持彭德怀的有一批特殊人物。
张闻天,旗帜鲜明地支持彭德怀。而这位“洛甫”先生在遵义会议之前,是同王明、博古、李德一道推行错误路线,几乎要了毛泽东的命!
周小舟,还有跟他关系密切的李锐、田家英,这些人都曾担任过或继续担任着毛泽东的秘书,可见关系之亲密,现在居然也旗帜鲜明地支持彭德怀!
过去的对手与“心腹”居然会在庐山上联合一心、协调一致支持彭德怀的意见!更有解放军的那位总参谋长黄克诚,上得山来不听招呼,便一头扎入彭德怀一边……
毛泽东面对那些纷纷来叫苦的“促进派”们,不动声色,只是简单说:“神州不会陆沉,天不会塌下来。”“难听是难听,欢迎!”“要顶住,硬着头皮顶住!”
毛泽东“硬着头皮”听了一星期“难听是难听”的话,终于做出了反应。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 笑抽
- 泪奔
- 惊呆
- 无聊
- 气炸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视频
-
李咏珍贵私人照曝光:24岁结婚照甜蜜青涩
播放数: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岁,三版“小龙女”李若彤刘亦菲陈妍希悼念
播放数:3277
-
章泽天棒球写真旧照曝光 穿清华校服肤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数:143449
-
老年痴呆男子走失10天 在离家1公里工地与工人同住
播放数:16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