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现场

独家专访苏伟:日本欲推翻京都议定书“极不像话”

苏伟接受凤凰网专访时表示,日本公开否决京都议定书第二期承诺极不像话[详细]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黄惠康:前三天谈判火药味较低

专访UNFCCC秘书处执行秘书:我们不努力对不起下一代

南方中心执行主任许国平:中国减排努力让人印象深刻

美国农业部资深研究员:知识技术应该共同互动

对话绿色和平官员:坎昆会议明显政治空间缩小

在坎昆参加了两天会议的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杨爱伦分析说,坎昆会议的政治空间明显缩小了。这和很多国家元首不来参加有关。[详细]

专访缔约方会议主席:相信会得到中国的承诺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缔约方会议主席Patriciaespinosa女士接受了凤凰网和中国青年团的采访,她简述了对COP16的期盼。 [详细]

加拿大青年团负责人:希望中国显示出领导力

谈及对中国的期望,Jonathan认为,大家都能意识到中国的重要性,但很难让中国像加拿大这样做出承诺,这个是很容易理解的[详细]

塞尔维亚代表:核查减排对中国很重要

塞尔维亚的一名KP代表SelbiaDelegate。他认为,MRV总体上并不是一个重要问题,但是对于中国很重要。[详细]

那拉荣泰:日本阴云 笼罩坎昆

第一场会议上开始了,我们开始了交流和经验分享,也看见了很多之前会议认识的身影。COP里有些团队也不是很熟知气候变化,但大家都很认真的学习着[详细]

熊孝力:进入气候村

来气候村的第一天一切都让我觉得不可思议,那里所有的建造都还没完工。而当开幕式时我再次来到气候村时它有着实令我瞠目结舌。[详细]

陈颖翱:开放心态、“交流”为先

今年的中国青年团在坎昆似乎尤其低调,我们期待关注科学的事实、政策的跟进,虽然这些离我们的知识储备仍有很多的距离,但我们变得沉静了很多。[详细]

公民行动调查

46.1%的受调查者表示,只选择最方便最经济的生活方式,不管是不是低碳。

政府行动调查

47.9%的受调查者认为,碳减排不会让国家丢掉发展权,会带来新的机会。

企业行动调查

89.9%的受调查者认为,有些企业在应付减排。

NGO调查

28.1%的受调查者认同NGO的大部分主张。

绿色访谈

坎昆峰会前夕,凤凰网对话了研究气候变化、并正积极参与气候事宜的专业人士,深入解析目前的气候乱局,访谈还将持续。

世行驻华代表处首席环境发展专家白佳德:
世行在气候变化方面有多种发力途径

白佳德:为什么世界银行要建立基金来购买碳减排的指标和额度?这是因为实现碳减排的目标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说有一百种不同的方法实现碳减排,但是这些减排的结果都是需要认证的。所以不管你是一个公司企业也好,还是政府也好,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碳减排。 [详细]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
倡导低碳城市不如倡导低碳行动城市

姜克隽说,可能从发改委研究所的角度,帮助代表团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姜克隽并不认为坎昆将会是一次“失败的会议”,他说,就如同对哥本哈根的期待,首先要落实,期待到底是什么。其实坎昆本身更多是一个工作会议,将一些条文具体化,敲定数字。 [详细]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全球副总裁黄杰夫:
公开的碳价格体系有助于世界了解中国

黄杰夫就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及在中国的推行,作出个人评价。他认为,中国碳交易从业人员面临的挑战是,能不能按照政府已经颁布的这些碳强度政策,制造出碳强度等其他的金融工具;能不能通过市场机制这种总量控制下的交易方式,以最低成本完成限额。[详细]

 

沈岱波:坎昆会议或将在专业领域得以突破:
世行在气候变化方面有多种发力途径

沈岱波:我想很多人把气候的科学问题跟解决办法弄混了。气候的科学是气候问题的来源,不是一个政治问题。我想世界上大多数的科学家都认为,我们的气候在变暖,对整个世界的人民,对动物、植物和我们整个的环境是一个非常大的危险,这是无可非议的。[详细]

自然基金会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
公开的碳价格体系有助于世界了解中国

杨富强:第一步当然应该尽量消除两个阵营之间的分歧,在某些重要问题上,我们找到共同点,这是很重要的。第二点,在谈判过程中,我们也要表现出对这个问题的重视,一些灵活性,当然还要做一些让步,没有说一个国家它就坚持它的立场。永远不让步,不叫做谈判。[详细]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张海滨教授:
我最担忧坎昆会议群龙无首

坎昆会议召开在即,凤凰网邀请的几位专家学者都对坎昆作出了分析研究,张海滨教授首先提出“群龙无首”这个概念。他说,自己的忧患主要基于去年哥本哈根会议的收成,“会场乱糟糟的,主要的问题没有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