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中国农民的上下两难,进退维谷
2009年12月31日 11:03南方农民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政策数次调整

信心依旧不足

在农民的一片质疑声中,家电下乡主管部门数次调整政策,意欲重振农民对家电下乡政策的信心。

政策的首次调整出现在家电下乡两月后,彼时,政策不完善带来的弊端已经显露无遗。2009年4月10日,财政部和商务部公布了《家电下乡操作细则》,5月1日起在16个省市进行简化补贴程序改革试点:取消乡镇财政所审核、县财政局兑付环节,改为销售网点代审、乡镇财政所兑付。补贴资金兑付的期限,也由一个月缩短至15天。

三个月后,试点结束,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审核兑付工作》的通知,列出了农民申领、乡镇财政所审核并兑付方式、销售网点代办申领并垫付方式等五种补贴兑付方式,要求各省市根据实际情况,从中选择一种方式实施。

不过,从各省实际执行情况来看,采取的仍是以最初的兑付模式为主,只在少数地区小规模放开销售网点代办申领并垫付的方式。

目前,广东省仅有阳春、三水、丰顺三地采取了销售网点垫付方式,包括老何家乡德庆在内的广东省其他地区,补贴兑付方式还是很繁琐。

这令老何很郁闷。“商家垫付补贴,农民买家电现场就能拿到钱,一了百了,多好。”老何抱怨,“如果不直补,我以后就不买(下乡产品)了。”

不过,令老何稍感欣慰的是,针对家电下乡政策的改革步伐还在继续,且在向纵深发展。

11月3日,家电下乡部际联席会议公布了《家电下乡基层部门考核机制》,对农民在申报补贴中直接打交道的乡、县两级财政部门进行考核。考核机制的建立,意在解决由基层部门工作人员工作不积极所导致的下乡补贴被拖延发放的问题。

同日公布的,还有《家电下乡对中标企业的考核机制》,将重拳治理中标企业在家电下乡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

而取消最高限价的消息已被证实,明年4月30日以后,全省销售网点将统一垫补;而且,各省还可在原来九类产品的基础上,再选择一类产品下乡。这意味着,农民将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就在记者的采访将要结束时,之前一直在外忙活的老何的妻子走进家门,见大家在谈论家电下乡,她半开玩笑地质疑道:“同样的病,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治疗费要比没参加的贵,家电下乡不是这样的吧?”

一语令大家陷入沉默。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评家电下乡政策——家电下乡,为商不为农

南方农村报:家电下乡政策实施已近一年,但效果不是很理想,人们普遍认为主要是由于政策设计不完善造成的,您是否也这样认为?

朱启臻:我认为,家电下乡效果不好,政策不完善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我前不久在农村调研,就有农民向我抱怨家电下乡政策。这个农民想买冰箱,知道有这个政策,就去挑下乡产品,但发现实在是不尽人意,货源很少。这让他很郁闷,觉得家电下乡政策说得很好,但农民可选择的范围太小。最终,他并没有为了拿补贴,而去买自己不喜欢的下乡产品。通过这件事,他对家电下乡政策就产生了意见:政策设计时,为什么不让所有的家电产品都下乡,让农民在享受政策优惠时有充分的选择权。

我举这个例子,主要是想说明政策的不完善,确实会带来农民不信任,并影响到政策的实施效果。不过,我认为它不是家电下乡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

南方农村报:那您认为导致家电下乡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朱启臻:我认为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家电下乡政策本身,而是政策出台的时机不是很恰当。家电下乡政策出台的大背景是,中国家电企业出口面临很大困境,而国内城市市场基本已经饱和,广阔的农村市场成了家电企业的救命稻草。国家出台家电下乡政策,首先考虑的是解家电企业的燃眉之急,而没有更多地考虑农民是否承担得起这个重担。

事实上,我认为,目前大部分农民经济实力有限,还没有消费大宗家电的需求,政策的脚步走在了农民形成需求之前。而不考虑农民需求的政策,效果不会很理想。

南方农村报:家电下乡政策为期四年,目前已过去了近一年,您认为接下来,政府应该如何改进?

朱启臻:当前最紧迫的是出台一些满足农民生产性需求的政策,比如农业财政补贴政策,农产品价格保护政策等,将刺激农民消费的家电下乡政策,和促进农民生产、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结合起来,让农民尽快致富,解决农民想买(家电)而买不起的问题。农民富裕了,有消费需求了,家电下乡政策就有了很好的实施基础;其次,还应尽快解决由于家电下乡政策不完善而造成的诸如下乡产品货源少、补贴程序复杂等问题,让农民自由选购下乡产品,方便领取下乡补贴。

湖南80后农民工在金融危机后头年的经历:一年三换工 不敢交女友

有在家的老何,便有出外的小胡。80后农民工小胡一年三次更换工作,“月光”不敢交女朋友,让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春光感叹:金融危机前,80后农民工更加无助。

12月19日,天气降到了10度以下,湖南小伙子小胡在东莞智通人才市场门口张望。

小胡努力挤到一面贴满招工信息的墙前,从技工学校毕业的他想找一份车床工的工作。他一眼就看到了一家液压厂的招聘信息,熟悉的厂名和熟悉的工种却让他很失望,因为两个多月前他刚从那家厂辞职——他受不了厂里的灰尘和低薪。

整个2009年,小胡换了3份工作,要么因为工作时间太长,要么就是工作环境太恶劣,要么就是工厂领导太苛刻。小胡心理纳闷:进城找份好工作咋就这么难?

工资不如意

宁愿做学徒

已经失业两个星期的小胡有点疲惫,在人才市场转了几圈的他发现一个问题:普工的工资依然不见涨。

智通人才市场的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现在普工的平均月薪为一千六七百块,技工能上两千块,均比去年金融危机以前降了200块左右。

小胡认为,工厂现在招普工就是为了过年赶货,如果现在做了普工,过年就很难辞职了。

“还不如去做学徒,一千块一个月还能学点东西。”小胡说。

小胡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现在人才市场招聘信息显示的工作看起来很诱人,其实里面“有很多名堂”。比如某企业说底薪700元,是按每个月工作22天计算,其余的要靠加班来赚。按国家规定,晚上加班是白天工资的1.5倍,周末是两倍,节假日则有三倍。

有些企业说底薪是1000元,那肯定是按每个月工作26天计算的,换言之如果一个月一天都不休息的话,每个月只有四五天能按两倍工资来算。“这样算下来都差不多,一个月想拿两千多的话,加班时间就很长。”

这些肺腑之言,是小胡三次跳槽的经验总结。

轴承厂太累

只干一星期

小胡今年从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毕业,虽说是三年学制,可他和所有同学一样,在今年过完年就出来找工作了。小胡知道去年东莞受金融危机影响,倒闭了很多工厂,“当时不清楚具体情况,心想无论怎样还是有工厂会招工的。”让小胡到东莞找工的原因之一,是自己早就听说东莞是世界工厂,另外就是母亲和妹妹都在东莞。

广东是农民工最多的一个省份,有两千多万农民工在广东就业,其中1900万是外省的。据统计,2009年春节前有1025万外省农民工回家过年,到2009年2月24日,有946万外省农民工回到广东。

3月份某日,作为金融危机之后第一批就业的技校学生之一,小胡站在了东莞智通人才市场的门口。这一天他投了几份简历,有两个工厂让他过去面试,一家是液压厂,一家是轴承厂。

过了两天,轴承厂让他过去做学徒,一个月1000块钱。

初出校园的小胡面对陌生的东莞很是迷茫,过完年的那段时间,东莞找工难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小胡知道可选择的工作不多,便想先做做学徒,学点东西再说。

进了轴承厂以后,他就后悔了。从早晨七点半上班到晚上七点下班,除去吃饭时间,一天10个小时的工作量让他一下子喘不过气来。更要命的是,一个月只有一天假,这让小胡根本接受不了。

这时,之前面试过的液压厂给小胡打来了录用电话。小胡犹如抓住了救命稻草,当天就在轴承厂辞职,工资一分也没有拿到。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