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体到产业 网络水军的前生今世
从天仙妹妹到贾君鹏 网络推手小试牛刀2009年,一条“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空帖红遍网络,在短短五六个小时内被数十万名网友浏览,引来超过两万多条的回复,“贾君鹏事件”也因此被网友称为“网络奇迹”。然而人们最终发现,“贾君鹏”只是个虚拟的网络人物,这是北京一家传媒公司的商业策划,是他们制造了“贾君鹏”,目的是帮助一款游戏保持关注度和人气。这不得不使人们联想到2005年出现的网络红人天仙妹妹。据报道称,天仙妹妹也是在一位叫“浪兄”的运作下,通过网络推手,进行网络炒作而得以成名。从天仙妹妹到贾君鹏,甚至到如今的凤姐,“网络水军”这一新型团体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贾君鹏”、“天仙妹妹”便是“网络水军”成就的奇迹。 [详细] 从推手到网络公关 一个行业的“繁荣”乱象从“天仙妹妹”到“贾君鹏”,从“兽兽门”到“极品小月月”,公众在各色各样的网络话语平台上开始知道了网络事件背后还有推手。他们制造公共话题,炒作公共人物,借助网络媒介进行策划、实施并推动特定对象,使之影响力和知名度飙升,对象包括企业、品牌、事件以及个人。但推手的江湖,显然还处于“原生态”,既没有行业自律,也缺乏法令规章的关注,利益当前,便汹涌着低俗、恶俗,甚至是违法的暗流。信息社会,影响力就是硬通货。品牌形象的建立需要几代人努力,是滴水穿石的功夫;而诋毁竞争对手却往往不费吹灰之力,效果立竿见影。于是,一些“网络推手”开始“以打击谋生存”,有些企业还为此成立了“网络公关”部门,由此推动了一个产业的形成。[详细]
|
|
滋生土壤:法律漏洞和行业不规范当你在网上搜索关键词时,跳出的页面如果是“无法显示网页”,或是“页面不存在”等情况,有可能这些内容已经被人为地“删除”掉或“公关”掉了。有记者在某搜索引擎输入“删帖公司”,出现1270000篇文章,“删帖公司”就是被业内人士指为名不正言不顺的“灰色产业链”、“地下网管”、“网站潜规则”。据删帖公司自己描述:“这一块是一个漏洞,在相关法律没有出台之前是合法的,但三年内估计会规范的。”“大网站我们有内部关系,但小网站不熟悉,内容一般删除不了。”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秘书长郭惠民表示,公关行业对成员准入的规范不严格也是问题,协会对很多的中小型的公司则无法约束,只能是通过示范效应或者舆论影响对其引导。 [详细] 生存空间:公关行业在网络上有市场网络公关公司从2005年前后开始出现,当时互联网开始普及,许多网络名人借助对网络的熟悉,开办了此类公司。行业调查显示,2008年网络公关占整个公关市场比重的6.3%,市场份额约8.8亿元。这块硕大的新鲜蛋糕等待着众人的争抢。网络公关的营销模式就是发布企业软文口碑营销,借助话题和事件在网络集中进行宣传造势。对于拥有3亿网民的中国而言,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空间。此次蒙牛“诽谤门”及360与腾讯口水战引发的“公园门”事件,都是网络公关的应用典型。有网络公关公司的人士说:“这次蒙牛伊利之争,如果伊利的公关公司肯下工夫,无需借助法律,完全可以抢回舆论阵地。” [详细] 成功模式:操控媒体和利用网民前段时间乳品行业的诽谤事件,再次把中国乳业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然而,广受质疑还有公关业。而乳品行业的诽谤事件当中,公关公司不仅是消除丑闻和“摆平”事端,还承担着通过恶意诋毁对手、愚弄公众以谋求私利的功能。可怕的是,这种“逐臭产业”在当下生意兴隆。在最近的QQ和360大战背后,恶意诽谤满天飞,“网络水军”遍地走,当所谓“网络营销”与匿名的互联网相结合,中国公关业最深层的病态暴露在世人眼前。一般来说,操纵舆论不是能够拿到台面上来说的事。然而中国的互联网却有一个怪象,在一系列重大事件当中,乃至在互联网的日常实践当中,商业利益对新闻和舆论的操控和冒充行为,已多到操纵方不加遮掩、接收者熟视无睹的地步。 [详细] |
网络“群体事件”频发 成为威胁网络和社会安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尤其让人感到不安的是,在贾君鹏,六九圣战,和刚刚发生的小月月等大规模网络围观事件中反映出,在挑动公众情绪方面,水军的炒作技能已经能够做到四两拨千斤。在水军的推波助澜下,这些动辄吸引千万点击的事件,如六九圣战,战火甚至有延烧至网下的危险。虚拟世界中的盲目、狂热与现实世界中的民粹主义、狭隘民族主义情绪结合,所产生的社会风险不容忽视。网络水军不是罗宾汉,它拥有挣脱束缚的天性,但却从不拒绝利益。必须尽快完善网络立法,以法律来约束网络水军,否则它将可能成为威胁网络和社会安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详细] 如何治理水军 把握保护言论自由与规制网络侵权的界限网络水军在作战中规避法律的强制规定并不难做到。反而会对立法者,执法者本身构成考验。如何掌握言论自由与网络侵权之间的界限,这是一道难题。如果规定和执行过苛,那么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会受侵害,受到过度限制的网络活力将会丧失。 本质上讲,网络水军本身是自由开放的一种代价。这种情况下真正考验的应是公众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但落实到实际仍是法院判决本身能否经得起法理和事实的检验。某种意义上,“网上水军”会成为一种民主历练,任何自由开放的平台都免不了要经历一个自我修正的漫长道路,重要的是人们从中得到的,是唯有自由开放平台能够提供的历练和成长。[详细] |
|
结束语Conclusion |
中国特色的网络环境催生了网络水军,但当网络群体性暴力事件丛生,并随时有可能演化成社会风险时,法律和规范要跟上脚步,网民更要保持独立思考。 |
凤凰网评论频道出品 | 编辑:郭刚 王锐园 霍默静 凤凰网原创专题,欢迎转载,但需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