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归去 归到哪里去?
2010年02月02日 11:26凤凰网评论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评中评第352期

有时候下班晚了,出了地铁,我会打一个黑摩的回家。那些司机和摩的凌乱的排在地铁口,见到有人从身边经过都会问一句:“坐三轮走不?”

我坐在三轮里,马达的声音轰轰作响,司机开的飞快——他们要赶回去拉其他人。我一直有个想法,想找机会和他们聊聊,我知道每个人背后总会有一个独特的故事,我想知道那些故事。虽然我不知道,即使我知道了这些故事,我能做什么。就像今天早晨,当我真的知道了一个摩的司机的故事之后,我不知道应该有何反应。

这个故事是新京报的记者报道出来的

在房山区良乡,一个叫做陈传六的摩的司机,将两岁的儿子用铁链拴在路边柱子上,这个孩子叫“金蛋儿”:

距摩的两米远的路牌子下铺着纸板,放着简易童车。他两岁的儿子坐在纸板上喝着冷奶,奶嘴发黑。一名黑车司机朝小孩喊“金蛋儿”,小孩朝他笑。

孩子的母亲精神有问题,没有照看孩子的能力,半个月前,四岁大的女儿就因此丢了。而陈传六白天还要开摩的挣钱养家,于是只能将孩子用铁链子绑在路边。“拴着比丢了好”,陈传六说。

还记得去年年底,中青报连续发表了一系列评论,撺掇年轻人离开大城市,去小城市生活。当时我和远文连续写评中评进行反驳(大城市妄想症”是一种什么病为什么不能在大城市安放我们的青春?)。但是现在看到那张把孩子绑在铁柱上的图片,看到“金蛋儿”那通红的小脸,看着那小脚上的大锁子,我心里不自主的想:为什么还要呆在这里受罪呢?不如归去吧,回到自己的四川老家,做点什么不比在一个举目无亲的大城市里,丢掉自己的女儿,像狗一样拴住自己的儿子要好呢?

可是,归到哪里去?故乡不断的在沦陷,家园早已经不是家园。于是只能携儿带女,四处流浪。好容易找到一个短期内稳定的工作,就暂时安根于厮,冷暖自知。他们在苦到令人不忍细看的情况下,仍然苦撑,不过是希望未来能够变得会好一点罢了。

当然,这都是我的猜测。从现在的报道里,我仍然不知道陈传六的完整故事是什么。不过,或许真如燕云飞谈到“邳州现象”时所说的,这一切不过是乡村沦陷的一个缩影

邳州是江苏的一个县级市,依靠卖地竟然也卖成了全国百强县。要卖地,就得先征地,而在征地的过程中,暴力几乎处处可见:

断电、打骂、将人强行拖走、威胁“沉湖”、引水淹地……直至2007年7月村民在地头阻拦征地被殴打致死,今年1月又一护地村民被当场刺死。一个个村庄被“铲平”,全村土地被征收,村民用全部加起来都不够的补偿款向“农民公寓”迁徙转移……

部分青壮劳力外出打工了,打不了工的人闲在家里发慌。河湾村村民薛银礼说,耕地是农民的命,没有土地后心里很慌。

我不知道陈传六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不过我可以肯定的是,类似的情况并非邳州一地独有。

去年我和老婆回她家的时候,他们家已经没有一寸耕地了。几年前村里就把刚刚还收过水稻的耕地,以盐碱地的名义卖给了开发区。厂房已经建立起来,有的已经开工了。世代种地的农民就此失去了土地。政府和一些专家总是说,不能让耕地私有化,否则会掀起一轮卖地潮,失地农民会急剧增加。可事实上,现在农民没有任何土地买卖权利,甚至也从没想过卖地的时候,恰恰是地方政府变相卖地卖的最猖狂的时候。

一直以来,我总是不断的安慰自己,如果觉得太累了,就回到老家去,毕竟家里还有四亩半的田地,还有五间瓦房,平稳过日子,足矣——前两天我还和我爸说过这个想法,结果被父亲批评不现实。现在想来真的不现实,毕竟那四亩多地,从来就不是自己的。那只不过是我的一个虚浮着的根,也许未来一天,这个根也就断了……

凤凰网评论编辑:张恒

上期评中评:一群特立独行的牛

耕地   故乡   城市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张恒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