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你才出门远行?
2009年09月01日 11:22凤凰网评论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站起来,向后转。看着自己的过去,看着过去的自己,总会有一些事情让你感到后悔,恨不得冲到他的面前,告诉他:不要这样做。告诉他,不就是学校开学吗?自己去报到就好了。

过去当然无法改变。所以我只能看着自己和堂哥坐在车里,大伯开着车,父亲坐在他旁边。他们把车门拉上,把我们送往学校。

那天下着雨,父亲和大伯帮我领被褥,买生活用品。我则乖乖的跟在后面,兴奋且惶恐。

上周我看到一则父母带着空调陪大学生报道的新闻时,马上心生嘲讽。当时我没有想起那个跟在父亲背后报道的我,没有想过,其实除了那个空调之外,我和他们没有什么不同。如果空调只是代表着对生活安逸的要求的话,那么同样让父母带着报道的我们则同样丧失了一个独立的机会。

《孩子读大学家长还要陪多久》一文中,作者提到了余华的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我在高中时候就读到过这篇小说,但是毫无感觉。那个时候我为考试发愁,为了未来的高考担忧,为了提前到来的恋爱兴奋,甚至为村上春树着迷,为足球也曾短暂痴狂,但是从来没有想到过独立,没有想到过自主。所以,我根本不可能对这篇小说留下任何印象,以至于当我再次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只是隐约感到,我读过,但是却连一个字都想不起来。

当然,到现在你要是问我,父亲送我去报道,到底对我产生了什么样的不好的影响,我并不能明白的说出来——这恰恰是最让我感到恐惧的地方,因为我知道许多东西已经很自然而然的渗透到我们的内心深处当中去了,成了一种想当然的现实。就像当年那样,父母从来没去讨论过要不要去送我的问题,因为那是毫无疑问的,是想当然的,只有“送”这个答案。

为了这个答案,家长们可以列举出无数条理由:东西太多了;要给他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路上太危险了;现在社会状况那么不安全;大家都送……

但是谁会想一想这些理由是不是真的成立?正像张鸣老师说的,上大学的人,大多数已是满18岁的成年人了。然而,这些成年人,却像幼儿园孩子一样被大人对待。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路上确实太危险了,社会也不那么安全,拿那么多东西太多了。但是对于一个超过18岁的成年人来说呢?

写到这里我想起龙应台讲的一个故事。当她和儿子飞利浦见到朋友的时候,朋友总会盯着自己的脸,问飞利浦多大了。即使是夸奖飞利浦,也是对着自己说的。因为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许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这个细节——孩子永远是孩子,即时他已经十八岁,已经领着自己的女朋友回家了,对于父母来说,他依然还是孩子。

甚至有一次,龙应台要去洗手间的时候,也下意识的扭头问身边的飞利浦:要不要去厕所。飞利浦反问她:难道我连自己要不要去厕所还不知道吗?

我站起来,向后转。看到2003年9月4日,外面还在下着雨。宿舍里一片混乱,每个舍友都有家长跟来。父亲打开刚领来的被罩,帮我把被子装了进去。对面的床铺,一个舍友的母亲正在帮他铺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步履匆匆的家长们,抱着被褥和生活用品,领着孩子在细雨中穿梭。

我真希望当时的情况不是那样子的,不是父亲帮我把东西拿到了五楼宿舍里,不是大伯开着车把我送到了学校,不是母亲帮我收拾的衣物。我希望我能像《十八岁出门远行》中的我一样,结果父亲把书包递给我,他“在我脑后拍了一下,就像在马屁股上拍了一下。”

“你已经十九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父亲说。

然后我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

凤凰网评论编辑:张恒

上期评中评:人是否有“自愿当奴隶”的自由

家长   大学   开学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张恒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