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进退皆忧 何时能乐耶
2009年06月01日 11:31凤凰网评论专稿 】 【打印已有评论0

民谣歌手周云蓬有一首歌叫《中国孩子》

今年的儿童节对我来说不一样,我是一个九个月大孩子的父亲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从此我进入了人生的另外一个阶段,就好比从童年进入少年,从少年到成年一样,我得到和我失去的东西足以改变我的整个生活。于是我想以父亲的身份来谈谈儿童节,谈谈我们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首先是现实,现实是“儿童节”已成了一个沉重的话题,看看今天关于儿童节的评论:《如今童年的欢乐是何等奢侈》;《“六一”究竟是谁的节日》?《送给孩子的礼物:减压》。而我个人认为最好的一篇,是今天的头条,马九器的《给孩子怎样的世界,他们就还怎样的未来》,文中如是发问:

“房地产、市政建设、资源开发和孩子的教育相比,国家的财政投入是否在经济与教育的天平上公允?城里的孩子、农村的孩子,富人的孩子、穷人的孩子,他们是否能机会平等地享受相近条件的教育?不计其数的考试、名目繁多的排名与责任、民主、友爱、平等、坚忍、诚实的品格培养,教育的现状究竟是接近前者还是靠近后者?不遗余力地追逐名利、八面玲珑地践行潜规则、习惯自然地居高临下,身旁成人们在滚滚红尘中的长袖善舞让孩子迷失判断:大人该如何用身体力行为理想写下高尚的注脚?烈日下的列队迎宾、精疲力竭的汇报演出,这是在磨练孩子意志、彰显少年才艺,还是把孩子做道具以实现成人世界的诸般谄媚?这些正是束缚孩子们成长的井和笼。”

这就是孩子们现在面临的处境,由此想到笑蜀的《对不起孩子的中国人》(被我们评为去年的十大评论之一):地震中坍塌的校舍、三鹿的奶粉、瓮安的少年;还有还有铁道部来的怪叔叔、习水丽水的公务员。

“就我个人而言,我对自己的指标其实很低,这辈子就这样了,无所谓了。最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惟一的心愿,就是孩子不要付出我们曾经付出的代价,那玻璃外的阳光世界,孩子能有机会零距离接触。现在却猛然发现,我们不仅无力拯救自己,我们甚至无力拯救自己的孩子。”

再来听听周云蓬的《中国孩子》:

不要做克拉玛依的孩子,火烧痛皮肤让亲娘心焦

不要做沙兰镇的孩子,水底下漆黑他睡不着

不要做成都人的孩子.吸毒的妈妈七天七夜不回家

不要做河南人的孩子,艾滋病在血液里哈哈的笑

不要做山西人的孩子,爸爸变成了一筐煤,你别再想见到他

不要做中国人的孩子

饿极了他们会把你吃掉,还不如旷野中的老山羊

为保护小羊而目露凶光

不要做中国人的孩子,爸爸妈妈都是些怯懦的人

为证明他们的铁石心肠,死到临头让领导先走……

难怪连岳会在他的博客说:

“因为热爱小孩和热爱生命,有时也会放弃怀子育女。我就是这样的,当我早早意识到,我尽了一切努力,孩子仍然可能不幸福、不快乐时,我觉得,放弃是不错的选择。”

作为一个父亲,当然不会认同连岳的观点,但是我能给我的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我的朋友选择了去美国生孩子,他刚刚成了“美国人的爹”,这不失为一种方式,可我和我的孩子还必须生活在中国,面临所有的一切。我希望孩子小时候不受应试教育的毒害,长大了不被“成功教”驱使,希望他能够更多的生活阅历,无论看到什么都不会惊讶,希望首先做一个快乐的人,然后做一个正直的人。

但是他逃得掉吗?上个月看了日本NHK拍摄的一个纪录片:《小皇帝的眼泪》。讲述的是云南一所小学的故事,里面有一幕,孩子们控诉父母给的压力太大纷纷落泪,父母纷纷诉说生活的无奈,最后孩子大人相对无语。正如片中家长所说,早晚要面对社会的残酷竞争,不努力怎么生存?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能乐耶?

是的,“你有压力,我也有压力”,但回到马九器那篇文章,如此种种,难道也是必须的,也是不可改变的吗?

我还有一个朋友,也是一个父亲,他曾经的论坛签名是:等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不要再抱怨,因为现实的一切都与我们的纵容有关。

凤凰网评论编辑:彭远文

版权声明:凤凰网原创评论,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上期评中评:无烟日,吸烟不?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彭远文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