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还是死?我们身边人的回答
2008年12月02日 12:18凤凰评论专稿 】 【打印

生还是死?这是莎士比亚提出的著名问题。后面还有一句:“是否应默默的忍受坎苛命运之无情打击,还是应与深如大海之无涯苦难奋然为敌?”

18岁的曹强站在故宫城墙上的时候肯定没有想这么多,他也许只是觉得无路可走了。

“你不是要跳吗?有本事你跳啊!”这是少年生前听到人世间最后的一句话,出自其中一位围堵他的城管之口。长平在《午门的城管如何逼死了跳河的少年》一文中说:“根据报道,少年爬上护墙之后,以生命与城管抗衡,示意他们不要走近。城管退后一步,少年就回跳到路上。这种情况下,少年其实是将自己作为人质,而且表示了谈判的诚意。就是警察抓凶徒,也会尽量保全其生命。少年被拥有漫无边际的权力的城管逼到这里,内心已经非常脆弱,处于绝望的边缘,城管这一句冰冷的话,等于是猛地推了他一把,让他没有回头求生的机会。少年将头上的帽子一把拽下,纵身跳进了筒子河中。”

他为什么会选择自杀?——长平说:“散发小广告就算违规了,所受的惩罚是什么?我猜想这少年心中没数。这是城管执法的又一大弊端。他们心情好的时候,可以吼两句完事;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把小商贩的家当全部掀翻,甚至把人抓走,把人打死。”

曹强死了,他的同屋说:因为他“刚来,逃跑时没有经验”。

生还是死?是否应默默的忍受坎苛命运之无情打击,还是应与深如大海之无涯苦难奋然为敌?——曹强选择死亡。

9岁的小海在用红领巾上吊的时候肯定也没有想这么多,他也许是觉得父母不爱他,连给10元钱看病都不给;他也许觉得家里太穷了,活着没意思。

胡印斌在《从沉尸葬母到孩童自缢 底层抛掷生命谁之悲》一文中说:“这个决绝的男孩已昏迷6天了。在他失去知觉的这些日子里,他的父母、这个社会给了他一些难得的关怀。然而,这些迟到的关怀能唤回他对周围环境的信任吗?当他睁开双眼、继续自己的成长故事的时候,还将面临怎样难以忍受的绝望?

一个9岁的孩子,不过是生病要求就医,所求并不过分,满足其所求似乎也并不难。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偶然的因素,竟促使他选择自杀。有论者批评家长教育方式不当,然而又有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能改变类似赤贫家庭的困顿?

生还是死?是否应默默的忍受坎苛命运之无情打击,还是应与深如大海之无涯苦难奋然为敌?——小海选择死亡。

但是,死了就一了百了吗?

66岁的周氏死了,他的儿子连1000元的火葬费也出不起,就把她沉尸江底,“水葬”了。她的儿子迅速以涉嫌“侮辱尸体罪”被刑拘。

刘洪波在《沉尸葬母,一个穷人与守法的距离》中说:“公安机关迅速出动,追究了一起侮辱尸体的罪行,执法是如此果决。这是惩处一个涉嫌犯罪的行为,但事实上惩处的是一个人守法的能力。守法的最低成本是1000元,于是一个没有能力出1000元的人被惩处了。 这名涉嫌辱尸的工人,这个背负不孝的儿子,当他将母亲沉尸河中以后迅速被刑事拘留,由此体验国家与他的距离其实是多么临近。一个人可能是呼天不应、叫地不灵的,但国家却就在他身边,甚至他就在国家的身体里,所以他不能违反国家的法律,国家会告诉他什么叫违法必究。

死了并不能完全解脱,还是莎士比亚说的:“如暴君之政、骄者之傲、失恋之痛、法章之慢、贪官之侮、或庸民之辱,假如死亡能简单的一刃了之?还有谁会肯去做牛做马,终生疲於操劳?

希望逝去的人一路走好。

凤凰评论编辑:彭远文

昨日评中评:分裂式中国教育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彭远文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