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中国式实习
2007年08月22日 11:32新世纪周刊投票数: 顶一下  【

-本刊记者/汤涌

在中国香港和欧美,实习生都属于一种工作状态,但在中国内地,实习更多是一种学习

和暑期工作类似的一种工作形式,是“实习生”。

一些跨国公司往往在这方面有着比较完善的制度,实习生机会公开招聘,实习带薪,签订实习合同和保密协议。实习生只要能够顺利完成实习,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写进简历,公司也将实习生的资料保存在人力部门,在招聘正式员工时,实习生将获得优先考虑。

在香港地区和欧美,实习生都属于一种工作状态。美国白宫也提供实习生的工作机会,比如创造历史名噪天下的莱温斯基女士,就是正式走白宫实习生程序进入白宫工作的。

而在中国内地,实习更多地是以一种“学习”状态出现。

在中国,几乎全部高校和职业学校都要求学生有实习成绩,这使得暑期的实习机会成为学生追逐的“紧俏物资”。有些学校内部的实验室和研究所可以给实习成绩,这些学生免于自己寻找实习。

有些需要整学期实习的实践性专业,往往需要学校老师带队指导,是单位“出师傅带徒弟”的计划经济模式。有的学生想去外企实习,拿到的上世纪印制的实习表格上,还有“车间意见”一类的项目。

许多用人单位并不认为实习生在为单位工作,而是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分担了教育工作的单

位。他们沿用20世纪80年代的规定,还在向学生收取“实习费”。

这一费用因单位而不同,有的是一天一元,贵的一个月有数百元。收取实习费的单位,往往不为学生提供薪水和任何性质的补助。

学生希望能够到想去的企事业单位实习,因为这对日后能进入好单位工作至关重要。

除了靠老师、师兄师姐的推荐和介绍,一些人甚至会选择花钱给某些工作人员以获得推荐。

他们愿意免费出让自己的劳动力,甚至贴钱让自己在日后的就业大军中占据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

一些公司认为,给学生机会其实占用了公司的资源,“已经是企业在给社会做贡献了”。某广告公司人力部门的一位张姓经理曾经描述过来她这里实习的学生,“什么都不会,就知道吹牛”。不过她承认,好的实习生非常少,但很有用,“尤其在夏天,员工们更容易疲惫,状态不好,实习生工作起来很努力”。

对于一些职业,实习生同时也被服务对象所不喜欢,甚至避之不及。几乎没有人愿意让医院的实习护士给自己输液。

一些公司则会给某些特定专业的实习生的工作埋单。外语专业的优秀实习生往往能轻松拿到一些酬劳。“只有白干的接电话办事员,没有白干的翻译。”一位英语专业的同学这样评价自己的实习工作。

有些机构也在组织一些有经济能力的学生暑期到别的地方,比如香港的一些国际企业,实习或者体验见习。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朱江明是“2007香港暑期精英见习营”的组织者

之一,他的工作就是组织中国大学生体验那些企业的工作氛围。

“这不算实习,我们使用了‘见习’这个词,只是观摩。香港的‘实习’,就是工作,是带薪的,过去实习必须要办工作签证。”朱江明说。在香港其实并没有见习的概念,朱江明用这一提法主要为了避免被当作实习看待。

尽管没有薪水,去香港的食宿和路费也不便宜,类似的夏令营活动仍然早早爆满——朱江明曾经被迫对报名者进行十里挑一的面试。

朱江明对香港法律的严格感慨不已:“合作方香港城市大学派了一些学生帮我们搞夏令营,对这些同学一般都是应该给一些酬劳的,但是城大会严格区分两种学生,本地学生可以发酬劳,而内地在那里读书的学生,都是志愿者。只要给一块钱,立刻就是城大在雇他们工作了,这是严格禁止的。”

在香港,电视上每天都有政府的广告,警告雇主严禁雇佣持非工作签证入境的人工作,否则重罚。政府措辞严厉,使用了“小心前程”的广告语。

“许多同学去过了,都说收获巨大,以后一定要来这样的企业工作。这种企业就算收‘实习费’让大陆学生去实习,也会有很多人去,但是它们没有。它们按照法律办事,实习就是工作状态,就是劳动者在创造效益。”朱江明说。

勤工助学与实习、见习

勤工助学与实习的区别所谓实习,是学生为了熟悉掌握某些技能和印证某些理论而在外进

行实践的形式,而勤工助学则以赚钱为主,解决生活中必要资源缺乏的问题。

实习与见习的区别一般来说,实习期是针对在校学生的,而见习期是针对大学毕业生的,

是为了确定毕业生岗位、评定职务而设的,见习期内可以有试用期。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编辑: 刘彦昆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