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视点 > 正文 |
|
|
凤凰评论员朱文晖认为:在这次悉尼的宣言方面,或者在这个峰会当中,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他有一个发言。这个发言的主题就是讲中国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立场的表述。他谈到了四个观点。
一个就是坚持合作应对,全世界合作来应对。那么他特别强调是发达国家要严格去履行在《京都议定书》的这个承诺。那么第二个就是要强调可持续发展。那么还有一个他第四个强调就是用科学,科技,新的科技去实现这个减排。
那么他这里边特别值得我们分析,就是他谈到的第三点,就是要用联合国气侯公约的框架来主导未来的这种气侯谈判。所以我刚才就特别去翻了一下,到底是什么是联合国气侯框架条约?那么这个条约呢因为《京都议定书》是根据这个条约制订的,那么它是在1992年开始出现,那么94年签署。因为我们知道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那是一个非常里程碑式的这么一个大会。
那么这里边的核心的内容就是要照顾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历史发展阶段,特别是人均排放量。所以呢他这个人均排放量的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刚才说到,假设中国在今年或者明年成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那么是不是全世界把板子打到中国身上呢?你从总量上可以这么打,特别是很多发达国家可能就这么用,包括一些气侯组织啊,就是一种NGO。但是你要从人均的角度来看,那中国就比发达国家要低太多了,就算你执行《京都议定书》执行得非常好的,像欧洲国家,像西欧的德国,它甚至提出来可能到2030年比1990年可能要降50%这么一个目标。但你就降到50%之后,恐怕你和中国人均比的话,可能中国人均比它还是要低。
所以呢,就是强调这么一个之后呢,中国就在这个基础之上它反复提出来,要按联合国气侯变化条约这个框架来统领未来的这种谈判。那么另外就是中国在这个当中首次提出了自己的减排目标。我们知道中国以前的时候它一直避免在国际场合去提出自己的一个明确的减排目标,那么这个它反复强调,就是要有一个发展和平衡,权利和义务的这么一种兼顾。但是我们看到这次它是顺应了《悉尼宣言》提出这个目标。这个宣言能不能达到?这个目标能不能达到?就是2030年单位GDP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25%?我觉得对于中国,这个目标应该是可以达到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它的基数是2005年而不是1990年,这样的话,中国它就有去达到的基础了,如果是1990年的话肯定达不到,因为1990年中国的这个基数很低嘛。
但是你要是在这个2005年它就可以了,为什么?因为2005年中国的十一五规划当中规定,在2010年要比2005年要减少1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你想想看从2010年到2030年,还有20年,那么去完成15%,看来问题是不大的。我觉得甚至都可能有富余。所以对于总体目标而言,中国它肯定是支持的。
那么另外一方面的话,就是它这一次可以在国际场合明显的或者说是高调提出这么一个目标,它表明自己确实是有信心的。虽然我们从十一五开局的前两年来看,就这个节能减排的目标比原来预期的去实现起来要难或者说要难很多,但是我想随着中国进一步的发展,随着更好的这种环保课题的引入,还有这个全民的这种节能减排意识的提高,特别是政府相关的措施的陆续的出台。因为以前的时候,虽然提出这个目标,大家都觉得它好,但是呢你对真正去节能减排的没有奖励。那么对这个造成污染和超多排放的没有特别重的惩罚,那么是做不到的。我想随着这一两年这种法律制度的这个建构呢,它会慢慢的在十一五规划这后两年,去接近它的目标。
那么我想再过一段时间之后,等这个经济进一步发展,民众的这种觉悟更高之后,它要达到这个目标的这种可行性和可能性就比原来可能会更加接近。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总的感觉,中国在这一次的这个目标当中,提的是一个比较符合自己国情的目标。但你提出,中国提出一个比较符合自己国情的目标之后呢,其实在一个侧面上又放了美国和澳大利亚一马。所以我们又回到刚才说那个问题,说对APEC而言,特别是对美国、澳大利亚而言,这个目标是非常松的,所以他们也放了一马。所以如果我们从未来预计来看,就是《京都议定书》第二阶段可能就会出现APEC这些国家,有一种松散的合作和欧洲的西欧国家和日本进行一种讨价还价。那么我想未来一段时间我们会见到它这种互动了。
编辑:
李新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