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60年后,印度崛起了吗?
2007年08月22日 09:59新华网投票数: 顶一下  【

“印度追赶不上中国”

——对话印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莫汉

经过60年的积淀,印度象能追赶甚至一举超过中国龙吗?面对西方经济学界纷纷宣称“印度将赶超中国”的说法,印度经济学者则给出了冷静的回答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唐璐发自北京莫汉·古鲁斯瓦米是印度著名经济学家和政策分析家。这位印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是时任印度财政部长亚什万特·辛哈的经济顾问。2003年底,他和其他两位印度学者一起合写的文章《印度能追赶上中国吗》发表,这篇论文以大量数字为依据对有关印度将会很快追赶上中国的观点提出质疑,在国际上引起广泛争议。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那时的莫汉尚未来过中国。从2006年起,为了加深对中国的了解,他开始频繁访问中国,记者和莫汉也有机会多次就中印崛起以及两国经济对比等话题展开讨论。在印度独立60年之际,我们再次进行了类似的对话。

GDP增幅:印度不必超过中国

《国际先驱导报》:如今,你是否还坚持2003年的观点,认为印度追赶不上中国?

莫汉:当然。有些西方学者完全是在根据自己所认定的经济现象来解读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他们对印度经济过于乐观的估计缺乏证据。无论从经济增长率、社会指标,还是工业生产以及更多的方面分析,都能越来越清晰地看出,不仅中国会把印度落得很远,而且这种差距将会越来越大。不要说超过中国,到2050年印度能够和中国齐头并进都将是非常困难的。

《国际先驱导报》:不过高盛公司最近预测,印度的GDP增长率将要在2010年与中国的GDP增长率持平,到2015年会超过中国。

莫汉:印度面临的问题太多了,当前最紧迫的不是超过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味地追赶经济增长率对印度没有好处。

英语水平:中国超不过印度

《国际先驱导报》:在中国人的印象中,印度人英语都很好。印度人很喜欢把英语作为其与中国发展比较的一个绝对优势。而我的感觉却不同。我曾经在古吉拉特一个小镇上的大学生活过很长时间,古吉拉特属于印度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方,我给学生讲课还要有人翻译成古吉拉特语。在印度是不是只有大城市和南部的邦英语才比较好,其他地方都不行?

莫汉:英语是在印度仅次于印地语的第二共同语言。大约有7.5亿人口说印地语,但是说印地语的人主要集中在印度北部。而在印度能够讲英语或者懂英语人数在4.5~5亿人。

现在印地语虽然是印度官方语言,但是英语在印度全国却是通用的。当年,印度开展全民运动争取独立的目标之一,就是建立一个以印地语为支柱的新的国家。但这一建议遭到南方拒绝。于是,印度南方继续使用英语,而北方省份则转向印地语,其他邦则继续鼓励说该地区语言。但是,英语仍然在印度占有主导地位,例如,在高校、法庭以及政府商务活动中都用英语。印度的地方语言很多,英语是把地处天南海角的印度人连接在一起的语言,可以说是英语把印度团结在一起。

《国际先驱导报》:你经常访问中国,跟印度相比,你觉得中国人的英语水平如何?

莫汉:中国不可能像印度那样让英语流行。在中国,英语是外国语;在印度,英语是我们的官方语言。

人口问题:印度年轻人优势更明显

《国际先驱导报》:以前我们谈到影响印度崛起时总是把人口问题归于阻碍因素,但是我注意到不少印度专家并不把人口多看成是问题。相反,他们强调,印度是世界上年轻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巨大的年轻人口将确保印度在未来经济发展时有充足的劳动力,而中国届时将会出现类似日本那样的人口老年化问题。因此年轻人口优势将会使印度崛起拥有更雄厚的资本,这点是中国所不可比拟的。

莫汉:是的,中国现有的劳动力优势将能确保它的经济发展到2030年,印度的人口优势则可以维持印度发展至少到2060年。印度的人口在未来20年会超过中国。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人多会消耗很多资源,因此把它看成是经济增长与进步的大敌。但我认为,人口多并不一定是发展的敌人,如果人口都能得到很好的教育的话。

“三农”问题:印政府重视程度不及中国

《国际先驱导报》:在中国和印度,都是农业人口占绝对比例。由于中国政府对农业倾斜较多,他们的收入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印度的情况似乎是“富农业、穷农民”,是这样吗?

莫汉:尽管从绝对数字上看,中国的可耕地比印度少,不过中国的农业生产效率却远远高于印度。在印度,农田面积通常都比较小,浪费很大,农民的平均农田持有率为0.6公顷(相当于大约9亩),而大多数农民的土地都小于0.3公顷。而在印度买卖土地非常困难,这已经成为影响印度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只要土地问题解决不了,印度农业以及农民的状况也不会有太大改变。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领导人都知道,只有把“三农”问题解决好,中国才会稳步发展,才会发展的更有潜力。不知道印度领导人有没有这样的认识?

莫汉:的确,印度领导人长期以来对农业是采取忽视的态度。印度政府为农业制定的增长目标是4%,但是我们的增长率只有2.7%。在过去20年,政府没有向农田灌溉设施提供任何大规模投资。所有直接关系农业收成的灌溉系统资金都来自私人,政府对于很多需要加以保护的蓄水井也都没有提供资金维护。

   编辑: 吴飞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