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视点 > 正文 |
|
相关标签 | [官员] |
15日上午,广东省物价局进行了继上月以来的第二次接访。十余名媒体记者赶来采访,没想到被接访负责人请出了接访室。拒绝媒体采访的理由是:属于日常工作,没有新闻价值,不值得报道,需要报道的,我们会发通稿给记者。(8月16日《新快报》)
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同理,有没有新闻价值,值不值得报道媒体心中有数。但从省物价局接访负责人拒绝采访的话中,我们明显感觉到,这位负责人比媒体还懂媒体,并且,根据他自己的新闻价值认识,顺势剥夺了记者的采访权。不仅如此,他还“如臂使指”般地指挥记者,“需要报道的,我们会发通稿给记者。”明显地,这位官员有些居高临下,像是媒体和记者都是政府部门的“仆从”。
根据报道分析,不欢迎记者采访怕是缘于第一次的接访。报道说,7月11日,省物价局局长孙庆奇进行了第一次接访,十多名街坊排队举报乱收费,二十多名记者采访,次日均进行了较大篇幅的报道。或许,就是这一次的“较大篇幅报道”弄得物价部门很不爽,有了“前车之鉴”。
显然,即使真的“没有新闻价值,不值得报道”,只要记者愿意,也有权利“旁听”,体察一些民情、民意,增加一些民生情况的积累,相关部门不应该拒绝。现在,以这样的理由拒绝,就不免令人怀疑拒绝记者其实是惧怕记者。
官员怕记者这些年并不新鲜,一件在官员看来很“正面”的东西,到了记者笔下就变了“味道”。比如,洪洞公安解救了32名“黑奴”,岂料引爆了轰动全国的“山西黑砖窑事件”。事后,公安局一负责人说,原想着还要报功,没想到媒体从另一个角度切入……“哪壶不开提哪壶”,成了官员恐惧记者的普遍心理。广东物价局的第一次接访,媒体后来的报道是否也存在“从另一个角度切入”不清楚,但不排除未按照官方的预期,报道有着官员不愿提及问题的可能。
记者“从另一个角度切入”应该说是社会的进步,也是严格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还以“山西洪洞黑砖窑事件”为例,如果日常监管工作到位,就不会出现奴役、虐待和殴打窑工致死问题。假若按过去的思维,公安解救“黑奴”、表彰大会、黑窑主受到处理,一个系列报道结束,正面是正面了,领导光彩是光彩了,但“黑奴”问题的盖子并没能揭开,黑窑现象依然存在,渎职官员仍在岗上,甚至还因此立功受奖。这种对社会黑恶现象不作深刻的披露和解剖,能推动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能说是坚持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吗?
记者能“从另一个角度切入”,说明工作确实存在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政府部门自己没有看到和想到的,有的是早已心知肚明装聋作哑罢了。不论出于哪种情况,官员躲媒体不是长久之计。现在,政务信息公开和打造阳光型政府,是一个大趋势,是现代服务型政府的行政理念。政府部门和政府官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和媒体的采访、传播权。一句话,让媒体说话天塌不下来。
追问官员职责:
作者:
马而立
编辑:
李新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