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视点 > 正文 |
|
继《天龙八部》部分章节被选入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之后,金庸武侠名作《雪山飞狐》也出现在了最近课改后的北京语文泛读备选篇目中。与此同时,在各地的课改中,鲁迅、朱自清等名家的作品数量逐渐减少,如鲁迅的《一件小事》、《祝福》、《药》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在各种版本的语文课本中慢慢淡出。这种变化不仅再度引发了关于“金庸能否入教材”的争议,同时也让一些人发出了“金庸要取代鲁迅”的担忧。反对者甚至称“如此课改是一种堕落”。(8月16日《竞报》)
金庸的武侠小说脍炙人口,令人百读不厌,某种程度上,金庸小说早已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金庸小说之所以能够具备如此引人入胜的魅力,显然与其小说中所蕴含和传递的文化与情感认知不无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甚至直接构成了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并在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中占据了无可动摇、毋庸质疑的地位。如此具有代表性,并得到国人广泛认同的文学作品,当然没有道理继续因为“武侠”二字所引发的偏见而成为中学生的“禁书”,如今金庸作品入选中学课本,当属拨乱反正的善举,何以反而背上了“堕落”的恶名?
毋庸置疑的是,金庸的作品仅是中国文学领域中的“一家之言”,它不可能也无法“一家独大”,鲁迅的杂文,朱自清的散文,当然都是近代中国文学作品中不可抹煞的精华之作,更是金庸的小说所无可替代的,这些作品逐渐淡出中学课本是否恰当,当然值得商榷,但这与金庸作品的入选则完全是两个问题,恐怕并无道理就此迁怒于“金庸作品”,并得出所谓“金庸要取代鲁迅”的结论吧?
事实上,一篇小小的中学课文之所以会引发有关“金庸战鲁迅”的大争议,与其说这是文化之争,倒不如说再次暴露了教育之弊。事实上,当“唯课本是举”、“课本权威论”依旧是国内教育领域所恪守和遵循的规则时,“课文”早已超出了其仅供参考的本意所在,而俨然成为高高在上、毋庸置疑、更不容挑战的“权威”,于是,谁占领了“课本”,谁就成了高人一等的“权威”,而这显然将成为课本“难以承受之重”。可以设想的是,假若课本真正回归仅供参考的阅读资料这一本意,或许,一篇小小课文绝不至于引发如此之大的文化争议,而金庸与鲁迅也完全可以在不限篇幅的泛读材料中和谐共存,而不是为了有限的课本篇幅来一场“你死我活”的PK。
相关阅读:
背景新闻:
作者:
武洁
编辑:
李新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