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熊之国”及考古学文化观察
2010年04月14日 22:34中原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我想就这本书来说,它是目前惟一的一部大型的工具书。在这里面收集了文献学、考古学、历史学、民俗姓氏学等有关黄帝文化研究的文典,这为今后黄帝文化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必须引起当地政府部门和有关领导的重视,要支持这件事,要把它作为一件文化事业来看待。为此我向策划这本书的同志和编者表示感谢。

根据战国以来的文献记载,特别是晋以来的相关史志,都记有新郑为有熊之墟,而又与新郑境内的有关传说和考古资料相印证,新郑为有熊之墟是可信的。根据有熊国君活动的范围又与考古学的仰韶文化分布一致,而黄帝有关发明创造,可多在仰韶文化中找到相关的遗存,仰韶文化是黄帝时代文化的遗存。仰韶以前的裴李岗文化,可能是黄帝之前的少典部落创造的文化遗存。新郑境内有裴李岗文化遗址8处,近10处的仰韶文化遗址,夏商周以后的遗存更为丰富,说明新郑的古文化底蕴很丰厚。这都是黄帝及其子孙创造的,黄帝功不可灭,他作为中华民族的共祖、宗祖神,是当之无愧的。

现将“有熊之国”及其考古学文化观察叙述于后,如有不妥,敬请方家指正。

根据《竹书纪年》(卷上)记载:“黄帝轩辕氏元年即位,居有熊。……”(临海、洪颐煊校本)。《史记·五帝本纪》载有:“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集解》谯周曰:“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皇甫谧曰:“有熊,今新郑是也。”说明黄帝为少典之后。据宋《路史·国名记》:“少典,有熊之开国,今郑之新郑。”这里说的国家并不与后来国的内涵相同。实指是部落,也就是以少典为首的氏族部落。而熊为这个部落的图腾。而熊图腾就代表少典部落。黄帝也以熊为图腾,因他是少典氏之后,可用之。东汉班固著的《白虎通义·号篇》:“黄帝有天下,号有熊。”晋皇甫谧著的《帝王世纪》:“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从此以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唐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河南道四》,唐李泰著《括地志》,唐僧一行的《大衍历》,后晋刘昫著的《旧唐书·天文志》,宋刘恕著的《通鉴外纪·外一》,明李贤撰《大明一统志·沿革》,明李东阳的《历代通鉴纂要》,清顺治十六年修的《新郑县志》,康熙三十四年修的《开封府志·建置沿革·新郑》,雍正三年蒋廷锡撰的《古今图书集成》,雍正九年修的《河南通志·沿革》,光绪二十八年补刻本《续河南通志·舆地志》,王漠著《汉唐地理书钞》,陈芳绩制的《历代地理沿革表》;近现代,刘景向撰《河南新通志·沿革表》,臧励和著《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谭其骧著《中国历史地理图集·商》,方毅等撰的《辞海》和后来的修订本,当代的一些学者有关黄帝、有熊的著作中,大多把新郑认定为有熊之墟,黄帝是有熊国君。著名的历史学者周谷城先生为新郑黄帝故都的题词是“轩辕黄帝故都”,这是对新郑是黄帝故都的肯定。说明有熊之墟、黄帝故都都有历史文献根据,特别是东汉至晋以来一直认定的。从此以后有关文献、论著沿用此说,历来的史志记载比较一致。新郑为有熊之墟、黄帝活动的中心地区是可信的。这里应当指出的是:其一,古代“有熊国”的地域,要比现在的新郑的地域广,当应包括禹州的东北部、长葛的北部、新密的东部、中牟的西南部、尉氏的西部、郑州市区的南部;其二,黄帝原是人名,是氏族的首领,由于他对生产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氏族的发展壮大作出卓越的贡献,人民怀念他,将他的名字作为氏族的名字,世代相传;其三,黄帝为“有熊国君”之后,有了很大的发展,他必然向周围扩展疆土,根据《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子二十五人,其得姓者十四人”。有的认为分出了二十五个部落。我以为至少分出十四个部落,分布各方。而黄帝也是四处活动,到了很多地方。《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东至于海……西至于空桐(陇西)……南至于江……北逐荤粥(内蒙古一带)……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正因黄帝时期的大发展,才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和华夏民族形成的基础,故黄帝成为中华民族的共祖、宗祖神。各地有黄帝时期的遗迹、传说也是正常的现象,不足为奇。新郑作为故里,有文献记载,也有民间传说,还有考古发掘的实物为证,是不可否定的。

根据《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国语》云:“少典氏娶有◆氏,生黄帝、炎帝。”看来黄帝和炎帝是亲兄弟,实际上反映出黄帝和炎帝是两大部落集团,他们最早是从少典氏和有◆氏这两个相通婚的氏族中分离出来的,经过相当长的历史年代的发展,才形成黄帝、炎帝两个强大的氏族部落。他们活动的区域不同,有的学者认为炎帝氏族主要活动的地域在关中平原及其渭水流域;而黄帝族则起源于河南中部的新郑一带,该氏族的活动地域主要在今新郑为中心的豫中地区。后来由于黄帝族打败了蚩尤及炎帝族统一中原地区①。据《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时“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即今东起山东,西到甘肃,北达河北,南抵两湖地区。这样一个广大的范围内都应有黄帝的足迹。司马迁为写《史记》,他“西至空桐,北达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②在这广大的地域内,古文化遗存比较一致或强烈影响的,只有仰韶文化。从考古学已取得的资料证实它的分存范围东起鲁西,西到甘肃,北达河套、长城一线,南抵江汉。它对东部的大汶口文化,对南部的大溪文化和城头山文化,对北方的红山文化都产生强大的影响。这与《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的黄帝活动范围相吻合。也是仰韶文化就是黄帝文化的有力证明。在新郑境内和周围地区,还有仰韶文化早期遗存,如大河村③、郑州西山④、长葛石固⑤、新郑唐户⑥等遗址。而唐户遗址是新郑最大的遗址,面积达10余万平方米,从挖掘和采集的遗物中,不仅有仰韶文化的遗存,还有早于它的裴李岗文化遗存,也有晚于它的龙山文化等时期的遗存。从唐户修复的文物看,仰韶文化遗物最为丰富,而且陶器制作精致,还有较大的器形,说明该遗址是一处重要的遗址,它位于市区的南边,地理位置也很重要。如果大面积发掘,收获一定很大,对新郑黄帝文化的研究定有新的突破。新郑还有多处仰韶文化遗址,如小乔的高坡岩、古城村,观音寺的大朱庄,辛店的南李庄和人和西南场,新村的王垌,薛店的岳庄,孟庄的洪府等处⑦。可见新郑境内黄帝文化的遗存是较为丰富的。

仰韶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广义的中原地区。新郑又是中原的腹地,众多的文献记载黄帝轩辕氏,居有熊。不少学者结合文献,认定有熊在今河南新郑。新郑至今有轩辕故里之称。中原地区是黄帝部落的发祥地,而中原腹地的新郑又显得特别重要。新郑为有熊之墟,且有诸多传说和出土的历史文物为证,当之无愧。

有熊国君黄帝是少典和有◆氏之后,比黄帝早的古文化遗存也应当有。我们已将仰韶文化视为黄帝时代的遗存,比仰韶文化早的裴李岗文化当为少典时期的文化遗存。而裴李岗文化因首先发现于新郑裴李岗而由此得名。经过考古学者近30年的工作,这种文化遗存共有130余处。分布也比较广泛,东到项城后高老家,西至嵩县坞稍岭,北达林州蒿园、濮阳孙悝城,南抵潢川双岗。主要分布在嵩山周围的县境内,如登封、巩义、新密、新郑境内。新郑除裴李岗遗址外,还有唐户、西土桥、沙窝李、岗时、洪府、店张等处⑧。特别是唐户遗址面积较大,内涵丰富,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时期遗存,新石器文化从早期到晚期相连,这样就将中国历史上古代的少典、有熊一直到禹的文化连接起来。同时该市境内的商周及其以后的文化遗存更为丰富,特别是新郑作为郑韩国都长达500余年,留有大量的文物,如1923年李家楼大墓出土的一批极其珍贵的文物,有举世闻名的莲鹤方壶,以及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郑出土多坑青铜器,这些说明新郑境内古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不愧为中原古文化摇篮的腹地。

相传黄帝时期有很多发明创造,如种桑、养蚕、制作衣裳、发明文字、营造宫室、冶铜、造船、造车、凿井等。这些发明创造不少在仰韶文化中找到遗存。如在仰韶文化西阴村遗址中相传发现蚕茧,在淅川下王岗仰韶一期文化中发现陶塑蚕⑨,形象逼真,如果没有经常看到蚕,是不可能制造出这么逼真的陶蚕,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已经养蚕。仰韶文化时期的气温比现在高1度~3度,与今长江流域气温相同,大面积种桑是可能的。在灵宝西坡发现特大的仰韶房基,中为半地穴房基,面积达200余平方米,四周有回廊,总面积500余平方米,室内地面还涂有朱砂,这种建筑称它为宫殿建筑为何不可。其附近还有一些大型房基建筑⑩。在郑州西山发现一座大型房基,面积为100余平方米,房基为地面起筑的,地基处理十分讲究,是一层层夯筑起来的,厚达1米左右,柱洞较大,直径40厘米左右。从其建筑面积、地基处理很好,且柱洞大,可见不是一般的建筑,也属于宫殿式的建筑○11。在汝州洪山庙仰韶文化的彩绘陶缸的人物看是穿有衣裳的○12。在青海出土彩绘陶盆上有一组跳舞的人也是绘有衣裙的。在仰韶文化庙底沟出土的陶器上附加堆纹上压印纹中有明显的衣纹痕迹○13。这些布纹痕迹在多个仰韶文化遗址中的附加纹上都有,而仰韶文化各个遗址中都出有陶纺轮,这是纺线的生产工具,仰韶文化时期普遍纺纱织布。在仰韶文化的陶器上发现大量的刻划符号。据王志俊对半坡、姜寨等5个遗址统计达50余种,共270余个,有的在多个遗址出土同样的刻划符号○14。在陕西临潼姜寨29号仰韶文化居住面上曾发现一圆形陶片,经鉴定,其含铜为65%,锌占25%,是铜锌矿冶炼出的黄铜○15。在仰韶文化范围内的马家窑文化的一些遗址中,发现一些青铜工具,如甘肃东林乡遗址F20房内发现一件铜刀,经鉴定为青铜。同时该遗址中还发现铜渣,是当时冶炼制造时留下的○16。至于凿井、造船、造车在仰韶文化中至今没有发现,在中原龙山文化时期发现水井,可深达12余米,周围还用木头扣为方形井框,显然是比较进步的井,应当有更原始的井有待发现。商代早期发现埋有车痕。这些发明要晚于仰韶文化,当是黄帝文化的子孙们创造的,也记在了黄帝的身上而已。可见与黄帝有关的发明创造在仰韶文化中能找到不少,这并非偶然,也进一步证明,仰韶文化当属黄帝时代的文化。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王尚喆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