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导人换届在即,日本却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于2012年9月11日宣布“国有化”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日本窥伺在侧,暴出冷拳的时机有着惊人的相似点:趁慈禧六十大寿,后起的小国日本挑战亚洲第一清朝海军一击即中;趁袁世凯与革命党鏖战正酣,逼迫精熟对日外交的老练政治家签下亡国的“二十一条”;趁国共合作即将成功,日本发动全面战争以图扩大在华利益;趁大陆与台湾争夺联合国代表权,日本趁机窃占钓鱼岛……回顾近代史,日本屡屡发难又屡屡“得手”,其时机把握不可谓不精准,短期斩获不可谓不丰厚,但是长远来看,国际舞台上的日本真的赢了吗?【网友评论】

 
 

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切入时机:慈禧太后六十大寿 清朝必然忍让

光绪二十年(1894)十月初十日,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岁生日。按照中国的传统,六十岁是“一轮花甲”,非寻常的生日可比。对于这次生日,慈禧非常重视。早在光绪十八年(1892)二月初二日,就委派礼亲王世铎庆郡王奕譞等总办万寿庆典。光绪十九年(1893)春,又成立庆典处,专门负责庆典事宜。慈禧的六旬庆典,成为清政府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日本政府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发动侵略战争。原因之一就是:“日知今年慈圣庆典,华必忍让。”甲午战争爆发后,慈禧虽然主战,但当有人建议停止颐和园工程,停办点景,移作军费,慈禧却非常生气,说:“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详细】

 

甲午战争正值权力斗争关键时刻

日本处心积虑创造开战机会

虽然,在甲午战前,她已经在名义上把权力交给了光绪,但举国上下都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而尽管后人都骂西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修颐和园颐养天年,其实真正热衷于为西太后修园子的是光绪,修好了颐和园,好让母后把权让出来,西太后进了颐和园,虽然权力还没有真正交出来,已经感到浑身不舒服了。 【详细】
史实说明,甲午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推行“大陆政策”的重要步骤和必然结果。用战争手段来解决社会危机,也正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日本之所以用战争形式来推行“大陆政策”,这也与日本资本主义的特征紧密相关。日本的资本主义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强烈的军事性。 【详细】
不管是何种具体事件,日本都要、也总能找到借口侵略朝鲜和中国的。这是他们的基本国策和十年准备,一定要发动那场战争的。日本君臣卧薪尝胆,蛰伏十年,开始寻找侵略机会和战争借口。就在东学党起义之前,他们已经在寻找战争借口了。中国的军事部署全部为日本掌握情况比中国人自己还清楚。【详细】
 
凤凰网独家视频
 

甲午战争爆发·日本侵占钓鱼岛

1894年11月底,日军占领旅顺口,将清军北洋水师封锁在威海卫内,日本明治政府确信对清一战胜券在握,便拟迫使中国割让台湾作为媾和条件,并在未通知中方的情况下先行秘密窃取了钓鱼列岛。 【详细】

 

日本搜集中国军情如甲午战争前

日本对中国海军及海军设施的侦查是非常精致、非常的细致,日军有一个海军舰船的杂志公布了中国的“瓦良格”航母的性能、设施,非常详细,几乎和正在建造的“瓦良格”一模一样,有人就怀疑,既然公开的资料都如此准确,那么日本是不是对中国海空军杀手级的秘密武器有更深的了解呢?在日本防卫队的保密室里到底还有那些中国军队的资料呢?甚至有间谍千山万水进入新疆进行测试,以此推测中国核武器的力量。
    很多日本间谍是打着投资,打着旅游者的身份,有关方面的人士防不胜防。 【详细】

 

日本什么时候“发现”了钓鱼岛

据日本史书记载,1884年,日本福冈人古贺辰四郎发现“久场岛”(黄尾屿)有大量信天翁栖息,可销往欧洲,便于1885年要求冲绳县令允许其开拓,并在岛上树立标记,上写“黄尾岛古贺开垦”,日本政府以此为据,称钓鱼岛是“无主地”,是由日本人先占的,而非甲午战争时从中国夺取的。
    1885年10月21日,日外务卿井上馨称:“经详查熟虑,该等岛屿也接近清国国境。与先前完成勘查之大东岛相比,发现其面积较小,尤其是清国对各岛已有命名。” 【详细】

 
 

甲午战争中国失去不仅是台湾诸岛 早期现代化进程也被打断

甲午战争最终以中国被迫接受《马关条约》而告终。《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它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日甲午战争,其持续时间并不长,波及范围也不广,但是它给中国造成的创伤却是无比深痛的,中国而为此付出的损失也是无比巨大。最直接的破坏性影响是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打断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 【详细】

 
 

日本逼袁世凯签“二十一条”时机:列强忙打仗 中国革命党活跃

一战爆发后,日本看到了宰割中国且能倒袁的大好机会。因为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力东顾。日本政界元老井上馨认为大战“对日本国运发展乃大正年代之天佑”,主张趁机“确立日本对东洋之利权”。日本黑龙会和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也先后向日本政府建议对中国下手。黑龙会建议与中国订立包含有十条秘密条款的防御同盟,目的就是把中国变为日本的保护国。日置益认为一战是“对中国提出要求之良机”不久日本提出了“二十一条”。日置益在面递“二十一条”与袁世凯时,威胁道中国革命党“与政府外之有力日人有密切之关系,除非中国政府给予友谊证明,日本政府直不能阻止此辈之扰乱中国。”【详细】

 
袁世凯失去靠山:
美英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

日俄战争后,袁世凯由联俄制日转向联合英美制日,以英美为靠山,公然向日本在东北的殖民权益挑战。袁世凯在此时选择了在外交上依赖英、美等西方列强,而对日木持抵制立场。日本看到袁世凯若依靠英美支持而一统中国,日本在中国的势力必将会被袁世凯清除。因此在辛亥革命期间日本对革命军的支持要多于对袁世凯的拉拢。日本以为袁世凯得志,将依英美等国而弃日,于是日本断然决定倒袁。一战爆发后,日本看到了宰割中国且能倒袁的大好机会。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力东顾。 【详细】

袁世凯的另一重压力:
海外革命党与日本结盟

日置益让袁世凯感到了压力。袁世凯方面曾因此骂孙中山“将效法吴三桂,引外兵扰乱本国”。二次革命之后,孙中山被通缉,流亡日本。现在日本外务省档案馆确实存有一份孙中山与日本人签订的《盟约》。按照《盟约》,如果日本人出钱或武器,帮助他重新在大陆夺取政权的话,(孙)就把满洲割让给日本。这个问题现在争议得非常厉害。每次开学术会议,几方的学者都恨不得打起来。日本学者都坚持认为这是真的,台湾学者坚持说这是假的,部分大陆学者倾向于认为是真的。” 【详细】

中国被迫签二十一条:
尽力减少国家损失后终低头

袁世凯最终接受日本的最后通碟使中国不免损失利权,但袁世凯通过各种策略的运用己使中国的损失尽量减少。我们将日本最后通谍提出的要求与“二十一条”原木相比较,将会发现最后签订的文本实际上只有“十二条”;第五号的七条没有签订,第四号全部删除,第三号中的两条删除一条,第一、二号中的十一条最后签订的条文不是“留待日后磋商”,就是加进了限制条件。袁世凯对日交涉策略的运用最终使中国的损失减少了许多,这与他主导下各个策略的实施结果有着直接的联系。 【详细】

 
“二十一条”与袁世凯称帝
 

“二十一条”签字时中日代表合影

1915年l月,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奥名昭著的二十一条无理要求,企图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而后称霸东亚。
    日本政府在这时抛出二十一条,与袁世凯帝制自为的野心有些什么内在联系?袁世凯面对日本赤裸裸的敲诈勒索,袁世凯面何以一味退让妥协?【详细】

日本抛出二十一条  

二十一条要求是大限内阁提出的,其主旨是确立日本在中国的“优势”地位。日本在中国“建立优势”的政策,在此之前早已制定。甲午战争后,日本的侵略胃口越来越大,独霸中国的野心日益膨胀起来。【详细】

日本以帝制为筹码  

他加以恫吓说:“在日本的中国革命党人与日本政府外之有力日人密切之联系,除非中国政府给予友谊证明,日本政府直不会阻止此辈之扰乱中国。”【详细】

袁世凯急于称帝?  

但袁世凯刚刚进行复辟帝制活动,即遇到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要求的问题,活动只得暂缓。对日交涉一结束,他便又加快了帝制复辟的步伐。这也进一步说明,他所以急于结束交涉,不惜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屈辱地接受日本的要求,正在于急欲黄袍加身。【详细】

 
 

日本发动七七事变的时机选择:国共将合作 日本恐再无机会

中共与国民党之间的合作谈判已取得重大进展,地方实力派与国民党中央之间的矛盾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缓和,不同阶层,不同集团纷纷表态:团结对敌,武装抗日。日本进一步以较小代价甚至无代价地获取在华权益已不可能日本帝国主义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中国“统一与团结局面的形成,国防建设的进步与民心士气的昂扬以及冀察当局由特殊化趋向中央化”,“最后走上国内建设的正确道路并且成为一个强邻,这对日本称霸远东非常不利。”因此,决心“彻底荃除祸根。”【详细】

 
七七事变前日本对华政策:
逐渐倾向使用战争打开僵局

中国政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在进行各种抗战准备的同时,采取了联合英美、对日强硬的外交立场,中日关系已形成互不退让的僵局。如何打开这一僵局?对于不能不说不满的日本而言,“除毅然推行正确政策外,别无他途”。得到与会全体阁僚的一致同意。至此,在卢沟桥事变的前夜,近卫内阁初期的外交政策终于走到与军部主张相同的“正确政策”,亦即以“首先对华一击”来打开僵局的政策,剩下的问题,只是选择发生于什么时间和地点的“事件”为借口来加以实施了。【详细】

七七事变的外交时机:
美英绥靖苏联妥协中国被卖

在远东发挥着重要影响的英、美等国的绥靖政策和拥有重大安全利益的苏联的对日妥协态度促使日本做出全面侵华的决策。在做出全面侵华决策之前,日本由于自身实力所限,还不得不看着在华拥有殖民利益的英、美等国和拥有安全利益的苏联的眼色行事。然而,“面对日本法西斯的挑战,美、英等西方国家不敢正面对抗,而是企图以中国的利益为代价,同日本侵略者作交易。”从苏、美、英三大国的远东政策中日本侵略者看到了侵华、灭华的千载难逢良机,并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详细】

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中华民国黄金十年被打断

总1927一1937年间,中国社会虽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下,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在这十年当中,确实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经济已呈现起飞的苗头。而1936年更成为旧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高峰。并且,以经济工业化为核心,政治、教育、科技、外交、城市等各个领域的现代化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中国的早期现千弋化进程迎来了第二次发展机遇。历史有时会出奇地相似,正当我们对中国早期现代化再次启动拭目以待时,又一场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了。 【详细】

 
 
日本人后悔“卢沟桥事变”处理方式
 

“七七事变”的主要人物是“支那驻屯军”第一联队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这位是陆大29期的,毕业后分配在参谋本部,做过参谋本部庶务科长。“七七事变”前一年升上大佐,来到中国。【详细】

蒋介石的最后忠告  

中国弱,很弱,同样的战斗,中国要比日本付出更大得多的代价和牺牲,但中华民族在当时没有选择的能力,战争是被强加在他们头上的。作为整体民族也好,作为单体个人也好,要想生存下去,首先必须战斗,这就是1937年7月在中国大陆存在的事实。【详细】

七七事变处理  

“七七事变”发生以后,日本军部首先采取的态度还是不扩大事态,7月8日上午召开了省部(陆军省、参谋本部)联席协议会,傍晚以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的名义发电,指示当时正病入膏肓(7月15日死去)的天津军司令官田代皖一郎中将(陆大25期):“不扩大事变,不行使武力”。 【详细】

石原莞尔的命运  

以后石原即受排挤,下放到关东军去给东条英机当参谋次长。后来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前夕,由于坚决反对东条的计划而被转入预备役,去立命馆大学教书去了。【详细】

 
 

日本窃占钓鱼岛时机:大陆欲与美建交 台湾维护国际地位

如果说尼克松亚洲政策的调整,之于日本,其关键是日本长达20多年争取琉球归还成为自己的冲绳的机会,对于中国政府是如何与美国建交,而对台湾当局是联合国的位置是否可保以及如何保住,当然上升为最重要议题。回到日本宣示钓鱼岛屿主权时刻,却是各自议程迥异之时——对台湾地区,正值是否将会被联合国驱逐之际,而中国大陆刚刚接到美国方面的口信,可重建中美关系,这都是更急迫更具压倒性的国家议题。在议题错开的结构里日本找到了“抵抗乏力”的最佳时刻。 【详细】

日台谈判蒋介石不断让步

中日复交不谈钓鱼岛归属

在蒋心中,最重要的是通过取得台湾与日本的签约权及日本对国民党政权为代表“中国之合法政府”的承认来保持其“国际地位”,以示其政权的“合法性”。但谈判签约的过程极其痛苦,“横遭侮辱,实已为人所不堪忍受之苦痛”。“战败国”日本利用蒋的弱点和两岸的分裂,谋求利益最大化。 【详细】
中国为实现与日本邦交正常化进行准备,周恩来就放弃战争赔偿作了下述的指示:中日邦交恢复以前,蒋介石已经先于我们放弃了赔偿,共产党的肚量不能比蒋介石还小。日本为了与我国恢复邦交,必须与台湾断交。中央关于日本与台湾的关系,在赔偿问题上要采取宽容态度,有利于使日本靠近我们。 【详细】
钓鱼岛问题。当时田中首相说:借这个机会我想问一下贵方对“尖阁列岛”(即我钓鱼岛)的态度如何?周总理说:这个问题我这次不想谈,现在谈没有好处。……田中说:好!不需要再谈了,以后再说。总理也说:以后再说,这次我们把能解决的问题,如两国关系正常化先解决。这是最迫切的问题”。【详细】
 
东海划界不能回避冲绳海槽
 

关于大陆架的含义,目前有地质地理上和法律上两种概念。前者是从海底地形地貌特征上确定的。认为“大陆架是大陆领土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详细】

东海大陆架的基本特征  

东海大陆架海底地形与中国大陆东部平原相似,是中国大陆的海底延伸部分。绝大部分海底坡度极小,向东南方向倾斜数百公里,其坡度变化不到1度。【详细】

冲绳海槽区的特殊地质  

冲绳海槽区是个大陆边缘盆地,它的基底具有过渡性地壳的特征,是东海大陆架的清楚外界。中国大陆与日本琉球间的东海大陆架的天然分界,应位于冲绳海槽的中心线。 【详细】

以海槽划界早有先例  

世界上海岸相向国家间以海槽划界早有先例,如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1972年划分帝汶海陆架时,即以帝汶海槽划界。【详细】

 
 

日本人细节上聪明算尽 大战略却毫无头绪最终误了家国性命

日本民族心灵手巧的个性成就了以精致著称的“日本制造”。而在国家战略层面上,这种对细节之美的迷恋,却往往导致对战术的过度重视和大局观的缺失,这也是日本对外扩张中多次碰壁的思想根源。骨子里轻道重技处处讲究实惠的民族,在生存竞争非常关头受技术万能的迷惑,肯定会不择手段作出错误选择,日本偷袭珍珠港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详细】

日本“皇军”把国家拖进战争

情报工作为日本把握机会提供保证

日本陆军只擅长培养旅团主官和师团副官。到了军一级,则经常可见互相牵制、动弹不得的情形。日本陆军军官们从小学直到老死都在军队里混,完全不知政治、社会。这群没有常识只会打小算盘的狂热军国主义分子会做出什么荒唐事情来呢?他们用不断的“下克上”把日本整个国家拖进侵略战争的死亡深渊。【详细】
日本的情报活动为日本对华战争奠定了决策基础。中日甲午战争基本上是按日本的计划进行的。日本情报活动,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情报活动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在日本侵华政策的具体化及日本寻找最佳战机和合理借口过程中,情报起着不可忽视作用,对日本胜利起到重要作用。但甲午虽然战胜,日本却从此走上了一条野蛮扩张的军国主义的不归路。【详细】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中国,得益于它在媒体领域采取的做法,增强了自身实力。但无论再怎么包装,之后诸如济南惨案,南京大屠杀、巴丹死亡行军等一系列惨绝人寰的惨案,还是在世人面前,暴露日本军队凶残野蛮的本来面目。【详细】
 
 
战败后的日本
 

2011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在战败日讲话中,并没有就过去的战争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示道歉之意。 【详细】

战败后的日本妇女  

鸣矢清一在回忆录中说,到1945年底,娱乐协会最多时招募了7万慰安妇。【详细】

战败后的日本战俘  

根据官方统计的数据,总共有55000名日本战俘死掉了。 【详细】

战败后的日本知识分子  

大部分知识人屈辱感和解放感交织在一起:战争打输了,但却得到了自由。 【详细】

二战日本战犯结局  

绞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7人处以绞刑(东条英机、广田弘毅、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木村兵太郎、松井石根、武藤章)。 【详细】

将时间回溯至1894年,日本为何在那一年选择了战争?中日关于朝鲜的争议当时并未发展至必须诉诸战争的程度,但因为那一年从年初开始,大清就进入慈禧皇太后六十大寿的特殊年份:皇太后将由此真正退出政治,需要举国上下对辉煌时代做出共同纪念……历史总是惊人相似,日本总能有把握地算出对手内政与外交关联度,总能在最准确的时间提出对自己最有利的要求。但日本政客满足了自己的野心,可曾念及广岛的畸形婴儿,可曾念及为美国占领军服务的慰安妇,可曾念及更多在战后泥沼中苦苦挣扎的日本平民?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