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牌大放送之“选择:中国知识分子在1949”
2009年12月18日 17:18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张媛真:最早最早,他说过一句话,他说,共产党不行,是一盘散沙。

解说:不过,张伯苓与共产党之间,有一个天然的联络人,那就是周恩来。周恩来于1913年入读南开中学,并于1919年在张伯苓的推荐下,成为南开大学的第一届学生,并被减免了全部学费。后来因为学生运动,周恩来在入学四个月后,就被南开大学开除。但1936年西安事变过后,经张伯苓亲自宣布,又恢复了周恩来在南开大学的学籍。

梁吉生:1937年,张伯苓在南京建立了南开大学招待处,他跟学生讲,现在是抗日时期,你们要投笔从戎,到抗日前线去,我支持。你们如果想到共产党,八路军的方面去,我也支持,我可以给周校友写信,你们可以联系。

解说:1938年7月,张伯苓出任国民参政院副议长,他居住的重庆南开中学,成了国共两党,以及左、中、右各派民主人士、文化精英聚会、议政的场所。周恩来与他南开中学时的学弟,当时的重庆市市长吴国桢,更是常会争论得不可开交。而张伯苓的思想也在这争论之间,悄悄发生着改变。

梁吉生:周恩来、邓颖超夫妇经常去津南村,按照他们当时的说法几乎每周都去,他们把那作为一个统一战线,宣传共产党政策的一个基地。老是这样,所以张伯苓的思想,也是受到了周恩来的影响的,1939年1月他亲自邀请周恩来,给南开的师生做抗日形势的报告。

解说:尽管周恩来努力把张伯苓与共产党拉得越来越近,但在张伯苓的心中,依旧视蒋介石以及国民政府为正统,甚至在1941皖南事变爆发后,面对参政院里,激烈批评蒋介石的民主党派,主持会议的张伯苓,仍是一派息事宁人的作法,甚至1948年国民内战已经爆发,国民党四处镇压反战运动时,张伯苓也依然态度暧昧。

梁吉生:他总是说我们要看事物,我们应该用望远镜看整个的宏观的全局,不要吹毛求疵一些小的东西,邓颖超因为是中共的代表,就起来,张校长,这不是南开,这是参政会,周恩来也不表态,只是笑。

解说:所以,1948年5月,蒋介石邀请他出任考试院院长时,张伯苓并没有强烈反对。但仅仅一个月后,就已追悔莫及。国民政府里贪污横行,朋党结私,张伯苓感慨说,真乃“无官不贪、无吏不污”,并以“体弱需静养”为借口,离开南京避居重庆。

张媛真:根本就不敢回天津,你回天津的话,不就等于你不想干这个考试院了嘛?他就说重庆学校有校务需要我处理,其实重庆南开中学不需要,校务已经不需要他,他到重庆,实际上是躲起来了。

解说:1948年11月底,由东北南下的解放军,已将战线推至平津一带。国民政府开始紧急动员,北平、天津的大学,研究院向南搬迁。但在最初的几次会议上,应者寥寥。1949年的元旦,解放军包围天津,地处天津市郊的南开大学,以处于对阵双方的火力网中,此时从北平传来的消息说,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和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都已在10多天前,搭乘国民政府的专机离开了北平。是走,还是留,人生的选择,从未如此真切而又急迫地摆在了每一个南开人的面前。

梁吉生:著名的教授,都每人两张机票,第二个华北共产党的组织,已经开始做进步教授的工作。当然教授们也不愿意离开,撇开家庭,撇开亲人,已经走不了了,形势已经非常明显了,所以大多数同意留下来。除了代理校长何廉走了,他说实在抱歉,航班已经断了,我回不去了。

解说:南开最终没有随国民政府整体迁往台湾,就像北大和清华最终也都留在了北平。但是胡适走了,梅贻琦走了,远在重庆的张伯苓去留还在定夺之中。往日西南联大的校歌仿佛还在耳边传唱,却转眼已要各奔东西。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