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时代的孩子:一个女红卫兵的日记
2009年09月07日 09:49书摘 】 【打印共有评论0

1966年7月29日

星期五

今天晌午,还听到这样一句话,我认为完全错误,完全没有阶级性。什么叫“地主管账操心”?一定的阶级有一定的看法。地主的账本动一动,不知要有多少农民坐监狱、被抓、被打,不知有多少劳苦人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为什么只看到他管账本操心,为什么不看看他“操心”的后面呢?这话是抹煞新旧社会的差别,抹煞阶级斗争!

张颐武评点:这种分析真尖锐,也太简单:观念压倒感受。

1966年8月6日

星期六

昨天,妈妈说今天下午要领我到工人俱乐部去参观李素文(张熙武评点:李素文当年也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文革”后回到原地当过工人和厂长,继续活跃在基层。)的事迹展览,我高兴极了。突然,我想起今天下午还要到应届毕业生家去帮助拾掇东西,怎么办呢?我心里直嘀咕:倒霉死了,真是太倒霉了,怎么偏偏就这么凑巧呢?哎?!想个办法争取不去毕业生家了吧?就这么一次。我正寻思办法,忽然想起主席的话:“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服务的。”“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附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一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我又想起白求恩,他是个外国人,那么大年纪了,为中国人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又想起革命先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正像毛主席所说:“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联想到自己在这件平凡的小事情上,不是以国家、人民、集体、他人的利益为重,而是一事前先,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怎么办?我暗暗问自己又暗暗地回答,坚决不去看参观了,一定去做原先打算做的事情。于是,原来我认为“倒霉”的事情,现在却成了锻炼自己的大好机会了,心里一大块重重的石头忽地一下子就没了。

张颐武评点:本篇日记有关“思想斗争的表述”在当时的文化氛围中很具有代表性。同时遇到两件事,在难以抉择的时候,一件对个人有利,一件对他人有利,在矛盾中通过学习毛主席的教导选择了对于他人有利的事去做。这样的心理过程是那个时代经常表现的。这经常出现的“思想斗争”,说明了那时对于个人欲望的彻底否定的困难,显示了当时的天理/人欲的冲突无处不在,它确实投射了当时那种彻底否定个人欲望的观念。这种观念当然是高度理想化的,但它的困难在于完全没有给个人的价值和存在留下空间。相反,个人完全融入集体之中,变成了一种绝对的价值。但这种价值又难以“克服”客观存在的个人欲望。这种激进的价值观当年曾作用于很多人。

1966年8月10日

星期三

从我们学校发生的事情,从一些初小毕业生所说的事情,我认识到,若不改革旧的教育制度,它会越来越危害人们的头脑。

比如:有的家长一进门就问:“考得怎么样啊?”若是答对了,或大致答对了,家长就亲热,就端这端那。可是当拿到录取通知书,一看“职业中学”、 “社办中学”、“民办中学”,就对学生大发雷霆,又打又骂。要是自己的学生考上了“七中”,家长就说:“你突破了考初中,还得突破高中、突破大学才行!” 有的学生还没有毕业,有的家长就说:“我们的孩子学习好,能考上。”有的教师还树立“学习标兵”,一天到晚作业连篇,学生早晚忙忙碌碌。如果不改革这一切,就会使学生读书为“升学”走路做事想“升学”,睡觉做梦喊“升学”。

张颐武评点:如果对于“升学”这样有关个人奋斗和成功的价值完全予以抹煞和否定,那么是否就有些苛刻了?这里接触的问题是否是“文革”文化的死结之一?

1966年8月24日

星期三

晚间吃饭的时候,听大人们唠嗑,说看见一个传单上讲,北京某中学的学生向那些高跟鞋、公鸡头、高盔帽的资产阶级发出了愤怒的警告。

张颐武评点:其实北京那时已经风云变色,当时正是“文革”最初的破“四旧”的狂暴时期。而东北的小城却还宁静。不过那种危险示范作用已经显示出来了。

这件事顿时提醒了我。他们这种敢说敢干的革命大无畏精神太可贵了,人家的革命意志多坚定啊!而我给刘老师提点意见却忧虑十足,摇摆不定,这说明我还不够一个左派学生的资格。

这件事鼓励了我,我顿时心情激动,革命意志高昂,立即挥笔写出埋藏在心里很久又顾虑很大的小字报:“向朱××老师发生紧急警告。”(注:朱×× 老师当时教我们音乐课,每天上班,衣着和发型比一般的老师要讲究得多。)和“反对刘××老师用这样的话教育我们”(注:刘××当时任班主任)。我一定要向那些敢革命的战斗小将们学习!

张颐武评点:从对朱老师的警告里可以看到“文革”的那种意识形态对于孩子心灵的影响。过于刻板的理念只能把人的趣味和判断变得狭窄。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张新蚕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