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骄子:杜聿明
2009年07月05日 14:45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蒋介石根本听不进杜聿明的意见,即命令杜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冀辽热边区司令官,指挥廖耀湘兵团以营口为后方,全力进攻锦州,并说:“光亭去指挥,我相信收复锦州是有把握的。”

21日,杜聿明回到葫芦岛,召集高级将领开会,传达蒋介石必须攻克锦州的命令要旨后,见各将领面有难色,便询问:当面的敌人有多少?坚固工事在什么地方?弱点在什么地方?等等。为了给各将领打气,他强打精神说:“打仗要打巧仗,而不是笨仗。你们过去攻塔山不是打巧仗而是打笨仗,不是打活仗而是打硬碰死拼的仗,所以死亡大而任务完成不了。现在我们任务仍然是打塔山,但是我们不去打塔山本身,而要选择敌人的弱点,突破一点迅速扩张战果,包围敌人的后方,一举歼灭。这样可以牺牲少而战果大。这就是打巧仗,而不是同敌人死拼。”他还说:打活仗的战法是要稳扎稳打,即要大家先将现有阵地巩固,站稳脚跟,再找敌人的弱点去打,等到把敌人打垮以后再全力出击,包围迂回敌人。只要抓住对方弱点,打得猛,追得快,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同时警戒搜索的兵力要用得少而派得远,主力兵力要集中,就可达到一举击破。

10月23日,廖耀湘第九兵团向黑山发起猛攻,即遭到解放军的毁灭性打击。至26日,廖兵团即被全歼。27日凌晨,蒋介石派专机到葫芦岛接杜聿明去北平,商讨对策。蒋问杜:“你看怎么办好?”杜考虑了一下说:“我看廖耀湘已经靠不住了,只有赶快把营口的部队撤退。沈阳是否能撤出来还是个问题。”当晚,杜奉蒋命来到沈阳卫立煌家,研究了如何巩固沈阳防务及撤退营口的方案。11月2日,沈阳解放。这时,杜在葫芦岛日夜坐立不安,担心解放军马上来打锦西,一直等到蒋介石命令从海上撤退时,即开始部署第三十九军、第五十二军、第五十四军由葫芦岛撤往上海的工作。11月8日上午,杜在锦西机场乘飞机逃往北平。

正当杜聿明在东北葫芦岛指挥部队撤退的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1月6日发动强大的攻势,拉开了淮海战役的序幕。

在这之前,蒋介石指示国防部拟就一个“集中兵力于蚌埠附近,以击破共军攻势为目的”的“徐蚌会战计划”,并委任杜为徐州“剿总”副司令。当蒋派许朗轩(国防部第三厅副厅长)征求杜的意见时,杜表示同意“徐蚌会战计划”,并写信请蒋饬令会战部署由刘峙(徐州“剿总”总司令)指挥,迅速按计划实施,否则有被解放军牵制而无法撤退的可能。

可是,当杜聿明于11月9日晚匆匆由北平飞抵南京时,获悉蒋介石未毅然决然实行“徐蚌会战计划”,已采纳何应钦(国防部长)和顾祝同(参谋总长)提出的“守江必守淮”的主张,不禁心烦意乱,非常恐慌。第二天夜晚,杜即奉蒋令飞徐州,指挥解黄百韬之围。

此时,刘峙和李树正(参谋长)被各方面的情况所眩惑,对解放军的作战企图作不出全面判断,束手无策。杜聿明认为解放军的作战部署,总有主从之分,绝不会处处都是主力,于是根据他过去的经验,作如下判断。

(一)华东共军目前还不是直接攻徐州,而是集中主力先消灭黄百韬兵团,以有力一部打援;

(二)徐州以西黄口、九里山以北至不老河北岸之共军,只有极少数一部牵制国军,可以大胆抽调兵力。

他还判断中原野战军主力可能南下阻止黄维兵团的北进,于是提出两个方案:

(一)集中绝对优势兵力,迅速击溃中原野战军六个纵队,然后回师击破华东野战军,以解黄伯韬之围;

(二)全力解黄百韬之围。

刘峙、李树正坚决反对第一案,认为第二案符合蒋介石的意图,但要召邱清泉(第二兵团司令)商定后,方可行动。

10日中午,刘峙得到中原野战军确已南下,当面只有两个纵队的情报,才决心将第二兵团东调,协同李弥第十三兵团解黄伯韬之围。杜聿明即令邱清泉兵团主力星夜向徐州东南张楼附近集结,李弥兵团向徐州以东苑山附近集结。他力主寻求解放军之一翼实行迂回包围,击破后再向其主力攻击。后苦于情况不明,刘峙的坚决反对,以及顾虑徐州机场安全,他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来的设想,而实行正面攻坚。

12日,杜聿明将主力展开于创集、苑山、不老河间地区。13日开始攻击前进,战斗一直打到16日,非常激烈。17日,解放军大部队经双沟向东南分路撤退。刘、杜都误以为解放军崩溃,令全线追击,结果受到解放军在第二线阵地的继续顽强阻击。22日,黄兵团在碾庄地区全部被歼。

黄百韬兵团被歼后,刘峙有放弃徐州西逃之意。杜认为刘太泄气了,想的只是下策,说:目前还未到考虑这一方案的时候。如果增加五个军到蚌埠,李延年兵团、黄维兵团和徐州部队南北夹击,打通津浦路,这才是上策;中策是坚守徐州,尚可以牵制敌人南下。

但是,杜聿明的决策没有得到蒋介石的采纳。11月28日,蒋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放弃徐州。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