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模式既非完美,也非邪恶
2009年09月11日 03:19第一财经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至今,给全球金融体系和经济运行带来了巨大冲击。格林斯潘走了,保尔森也即将离开,在全球努力应付发端于美国的金融海啸,在美国新老政府交替之际,保尔森和伯南克却将危机的根源影射中国。

保尔森并没有斟酌美国自身对次贷危机应担负的责任,甚至没有反思自身的危机救助是否得当,却指出亚洲和石油输出国缺乏消费和外汇储备高企,以及欧洲国家 的结构性问题,是次贷危机的根源。而伯南克则在美国《外交》杂志发表其2005年的旧作,再度提出了“过度储蓄论”,东亚和中东因过度储蓄和消费不足成为 次贷的根源。

在美国金融和经济陷入恐慌的时候,应该对此负责的过失方没有审视自身,甚至没有考虑美国对全球经济和金融秩序的义务,却隐约给出了这样的逻辑:次贷危机的根源在于全球经济失衡,失衡的根源则在于中国的过度储蓄。

是的,全球金融和经济处于失衡状态,其根源则在于,全球金融体系的架构仍然是上世纪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该框架脱离了60多年来全球经济格局的 巨大变迁。全球实体经济的架构仍然是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化,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全球为“双赤字”的美国经济分摊成本的不公正过程。因此次贷危机的根源在 于全球经济失衡,失衡的根源在于金融霸权和国际义务严重不对等的美国模式。

美国模式既不是一种完美模式,也不是一种邪恶模式,而是由美国价值观下,美国社会、政治和经济运行的综合模式,是美国主导全球化进程但并不承担相应国际义务的优劣并存的模式。美国模式既是导致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也是其自身遭遇次贷危机的根源。

1 美国模式的特征之一,是国际金融架构未能反映1945年以来,各国金融和经济实力的相对变迁,仍然运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架构之下,美元以及美元资产在全球泛滥成灾

从二战后的法国戴高乐到新近的德国默克尔,都直接批评了美元的发行过度问题。美元发行泛滥带来的全球流动性过剩,能够短暂地刺激全球的投资、贸易和产业 创新,但最终难以避免两大结果,一是使资本市场和房地产泡沫不断膨胀,居民部门迷失在资产价格带来的“财富效应”之中,二是技术创新和劳动生产率不能无限 提高,使得全球通货膨胀抬头和资源价格飙升。最终泡沫破灭,全球金融从流动性过剩到紧缩急剧逆转。

其中富有戏剧性的场景是,在格林斯潘发出“ 非理性繁荣”的警告之后,美国资本市场的综合指数仍然强劲上升了100%以上,格老执掌美联储期间,是美国历史上广义货币M3增长最快的阶段,也是对金融 衍生产品监管松懈和货币政策最宽松的阶段。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实体经济被浸泡在泛滥的美元之中。

其继任者伯南克对美元霸权同样具有清晰的认 知,例如伯南克著名的“直升机理论”,按照该理论,要刺激美国经济强劲增长,只需要驾驶直升机,从飞机上往下抛洒美元就可以了。甚至在次贷危机初期,伯南 克都坚信美国能够应付,伯南克提醒国际社会,“别忘了美国拥有一项关键的技术,那就是印刷术!”利用二战之后,美元直接取代了黄金的特权地位,美元霸权在 全球最终确立并被反复滥用,几乎是二战之后历次全球性金融动荡的根源。每一次危机中美元资产的灰飞烟灭,都是美国对其国际债务的自动豁免。

2 美国模式的特征之二,是美元本位取代金本位之后,国际储备体系日益依赖外汇,尤其是美元储备

如果各国不是处于自给自足的经济孤立状态,那么自会有一些国家有国际收支的盈余而另一些国家则有赤字。但这种不平衡是有节制的,因为作为国际支付和储备 手段的黄金或者IMF的特别提款权是有限的。但美元是国别信用货币,作为国际计价、支付、结算和储备货币时,整个国际储备体系迅速地美元化。

目前除了美国和欧元区的央行可能各持有近万吨的黄金储备外,IMF所发行的SDR在国际储备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到不足5%,而美元在各国外汇储备中,则 上升到超过80%的程度。整个储备体系的美元化,并不是国际收支盈余国所乐意见到和接受的,但却是一个无奈和被迫接受的事实。

它带来了两大结 果,一是国际贸易沦落为巨大而不公平的赊销体系,美国消费者的过度消费最终转化为国际收支顺差国对美国持有的巨额国债;二是国际投资沦落为危险的利益输送 渠道,新兴市场国家吸收了高成本的FDI,而美国则用低成本的国债吸收了全球净储蓄。储备体系的美元化,使得美国的消费膨胀既不需要即时付款,也使得美国 能够动用大部分全球净储蓄用于“新经济”等创新的昂贵成本,国际储备体系建立在美国国债以及其他高等级债这些“白条”的基础之上。

3 美国模式的特征之三,是美国双赤字的不断扩大,和跨国公司隐藏利益的渠道日渐复杂。

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储备体系的美元化,同时也就意味着美国不需要立即弥补其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双赤字”最终凭借向国际投资者兜售美元资产,获得了巨额资本回流。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的经常账户和财政收支没有任何一年不处于赤字状态,美国2008年经常账户赤字和财政赤字均超过GDP的5%,达到了相当危险的 程度。这说明美国政府和居民都在寅吃卯粮,并且长期不予弥补。保尔森的抱怨和事实恰恰相反,不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净储蓄导致了次贷危机,恰恰相反,如果不是 美元霸权和储备体系美元化,美国就不可能具备无度地境外滥发美元及美元资产、动用全球净储蓄去长期支撑“双赤字”的能力。或者说,美国政府没有珍惜全球净 储蓄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宝贵的结构调整的机会,却一直拖延到错失良机。

即便在美国国内,进入21世纪以来,也不断有学者呼吁美国政府将经常账户 赤字逐步调整到占GDP 2.5%以下的水平,以维持美元和美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但“双赤字”问题没有改善,同时值得指出的是,美国具有全球最强大的跨国 公司,它们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获得的巨额收益,通过更加复杂和隐蔽的渠道被分散,这也导致了两大结果,一是东亚和中东等净储蓄是通过较为透明的渠道,以持 有美国国债等方式回流美国;二是跨国公司通过较为晦涩的渠道,使得华尔街和主街的流动性不断膨胀,逐渐具有了更为强大的市场操纵能力。

4 美国模式的特征之四,是美国居民部门的过度消费行为没有得到及时修正

我们接下来会指出,这种过度消费不仅得益于美元泛滥带来的股市和房市泡沫的“财富效应”,也得益于美国政府对按揭贷款的隐含担保。目前美国经济的综合储 蓄率为13%,除美国企业略有储蓄之外,政府收支是赤字,居民的净储蓄率大致是零。次贷危机暴露出,不仅政府在滥用国家信用,居民在很大程度上,也在滥用 国家信用。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钟伟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