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印度工业化之路:至今仍处在初级阶段
2009年09月10日 23:58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为了实现工业化,印度近几届政府都奉行科教兴国战略。1996年,人民党联合政府委托阿布杜勒·卡拉姆领导的信息预测评估委员会编制2020年印度技术远景规划。这个规划旨在使印度经济增长转向技术驱动模式,并最终使印度从发展中国家转变为发达国家。和以前制定的规划不同,2020年技术远景规划采用了大量未来学原理,并以预测技术作为基础。产业部门负责的研究专题有化学、农业、医疗卫生、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机械工业、材料加工、电子和通信、战略工业、服务业、基础设施、驱动力和障碍。战略工业包括航天、空间通信、重要材料加工、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各研究小组要估计跨国公司对技术发展的影响,并制定一个适应加入关贸总协定后与知识产权问题有关的框架。各部门要进行全面的技术更新和改造。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虽然错过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经济全球化浪潮,但由于1985年拉·甘地提出要用电子革命把印度带入21世纪,这一战略使印度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更早抓住发展电脑软件技术的机会,跟上了以科学技术和信息化为核心的第三次全球化浪潮。实行经济改革以来,印度历届政府都把软件技术列为优先发展的产业,并很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出口国,从而带动了服务业迅速发展。瓦杰帕伊总理提出印度要在2010年成为信息技术大国、生物技术大国和核大国。印度政府在~2003年科学技术政策》中阐明:到“十五”计划结束时(2007年),印度的科研经费开支将占GDP的2%;印度要在世界前沿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鼓励创新和科研成果商品化;推进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第二代绿色革命”;改善教育设施,培养和留住尖子人才,教育开支占GDP的6%,通过教育提高全民科学技术水平。

印度的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91年至2005年,印度经济年均增长率超过6%,同时国民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991~2004年,在GDP占比中,服务业由43.7%上升到5l%,农业由30.93%降至24.4%,工业由25.38%降至24.6%。印度的综合国力也进入了世界前10位。

然而,印度的知识经济发展并未让底层工农群众得到相应的实惠。由于农业投资率下降,1993~2000年期间,印度农业生产年均增长率仅为2.2%,低于1 981~1992年期间的年均3.4%,农民的贫困处境依然如故。在信息技术模范邦安得拉邦,虽然少数IT精英享有香车豪宅,但许多农民却一贫如洗,食不果腹。传统工业不振也导致工人失业率上升。近几年印度公营和私营企业的实际就业人数均出现下降。“十五”计划数据表明,2002年全国劳力人口中,失业率高达9.21%。沿海与腹地的就业率差距逐步扩大。由于经济结构失调,社会贫富悬殊扩大,广大工农群众对政府的改革政策大失所望。2004年,尽管印度人民党对连任满怀信心,但在提前举行的第十四届大选中,却因失去工农群众的支持而败给了国大党。

重振制造业和农业

2004年5月27日,新组阁的国大党联合政府在《最低共同纲领》中阐明:在努力使经济保持稳定高增长的同时,推进以人为本的经济改革。辛格总理表示,国家必须从整体上找到惠及穷人的道路。可以说这是对印度前政府推进知识经济但忽视工农群众利益的一次重大调整。现政府的经济改革主要是扩大和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大幅度提高公共系统和服务的质量,特别强调要改善穷人的生活。印度“十一五”计划(2007~2012年)规定,贫困线以下人口的比例要从“十五”计划末的19.3%降至10%以下。

农业方面,政府承诺将大量增加农业研究与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和灌溉方面的公共投资,在三年内使农村信贷翻一番。

工业方面,政府官员终于认识到印度不可以绕过制造业直接从农业经济发展到服务业经济,因为制造业是增加就业的关键。1991~2003年间,制造业在印度GDP中的份额仅从1 5.8%增至17%。信息技术和通信部长D·马兰说,未来10年制造业应占印度GDP的25%~30%,这意味着印度制造业将保持12%~14%的年均增长率。印度将在药品、石油化工、皮革、农产品加工、纺织品和服装、汽车及其零配件等领域培育世界竞争力。

针对能源和矿产资源短缺而人力资源丰富的国情,印度将继续发展服务业,这项国策符合建立节约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此,印度政府将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服务的出口竞争力,继续巩固“世界办公室”的地位。除此之外,印度政府下一步的计划是提振金融、教育、医疗和会计等领域的服务。

为了保证经济增长速度和增加就业机会,印度开始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经济特区,改善投资环境,开展招商引资。根据规划,一个长达3万公里的国家公路网将于2012年完成。铁路现代化方案业已制定。港口、机场、电站等都将鼓励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全国35条河流联网工程也准备提上日程。

现政府的经济调整已初见成效。印度中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5~2006年度经济增长率为8.1%(前两年分别为7.5%和8.5%)。政府对未来几年经济增长率达到10%充满信心。在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并举的情况下。印度将成为从农产品、汽车零部件到高科技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2005~2006年度印度出口创下了930亿美元的历史纪录。

尽管前景光明,但印度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能源短缺和财政困难。此外,在政治方面本届政府也面临一些难题,由于国大党以少数议席执政,在议会中需要依靠左派政党(如印度共产党)的支持,在制定政策时不得不顾及他们的意见,在一些敏感的经济改革问题上优柔寡断,由此导致印度经济改革特别是国企改革进展缓慢。在推进改革的同时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稳定,在保持服务业竞争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大力发展惠及广大民众的工农业,最终将印度打造成为一个工业化强国,完成这一使命,对于雄心勃勃的印度现政府将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