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美国计划:利比里亚建国记
2008年11月05日 19:03《新历史》杂志 】 【打印

巧取豪夺:为了黑人的自由

1820年1月,首批自由黑人88人在白人牧师培根率领下,乘坐伊丽莎白号帆船,踏上赴非洲定居的旅程,所有费用均由美国殖民协会承担。他们携带了部分工具、小型机械、捕鱼用具以及100支步枪、两门炮和12桶火药,他们首先到达塞拉利昂的弗里敦,然后开始南下当时被称为谷物海岸的利比里亚,但后果是灾难性的:3名白人和22名黑人在3周内被黄热病夺去生命,其他人不得不退回弗里敦。

1821年,美国中将罗伯特·斯托克顿实现了“黑人家园”的第一步:他护航第二艘“自由帆船”鹦鹉螺号,载着264名自由黑人抵达弗里敦,和第一批余众汇合,随即南下谷物海岸,用软硬兼施的方式“说服”谷物海岸一个土邦主皮特,将蒙塞拉多角附近的一个荒岛谢波岛租借给他,这300多名美国黑人总算有了个落脚地。不久,他干脆用手枪顶在皮特脑门上,逼对方将100平方公里的蒙塞拉多角全部卖给协会,代价为烟草、朗姆酒、破烂枪支、镜子、床和衣物等,价值最多不过300美元。协会以此为依托,建立了第一个自由黑奴定居点--这就是后来利比里亚的首都蒙罗维亚,时间是1821年12月14日。

1820年7月,美国殖民协会开始发行杂志《非洲理念》,鼓吹移民西非。按照美国的社团化模式,在当地建立美国自由黑奴定居点的计划,该杂志主编、教师出身的阿什蒙不仅是最积极的计划倡导者,更希望成为实践者。

听闻斯托克顿成功的消息,阿什蒙大受鼓舞,并制定了在此基础上沿河流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扩张定居点的计划,“以收买为主,武力为辅”。1825和1826年,在阿什蒙的领导下,美国殖民协会在利比里亚的势力迅速扩张,在今天保留的一份当时的“购买土地合约”中,协会从几个土邦主手里一次性购买100平方公里土地,其代价仅为烟草500捆、朗姆酒3桶、5把雨伞、10根铁条、10双鞋和5桶火药。

美国政府在这一计划中起到关键作用:总统门罗在第一次殖民濒于破产之际,命令军舰“鳄鱼”号前往护航,并指示其“帮助美国殖民协会登上陆地”,还派遣埃尔斯博士为自己的代表陪同前往。正因为有这一切,斯托克顿才得以诈取谢波岛;而当阿什蒙的计划因美国殖民协会无法筹措到购买土地所需资金面临搁浅之际,门罗总统又不顾国会反对,以“殖民可解决美国社会问题”为由,从公共开支中拨款10万美元予以支持,协会付给土邦主们的那点可怜“赎金”,实际上是“公款消费”。

利比里亚:偶然诞生的国家

殖民协会原本并没有打算在非洲建立一个国家,但形势的发展却改变了他们的初衷。

随着美国黑人的大量涌入,原本就对失去土地耿耿于怀的当地黑人开始反抗,1835年,克莱松港自由家园被土著黑人攻破并夷为平地,幸存者不得不转移到巴萨湾。

克莱松港事件让各定居地深深地感到危机:人数有限的定居者被包围在成千上万充满敌意的土著之中,随时可能遭遇灭顶之灾。将各个定居地统一为一个整体,成为定居者的共同呼声。

而此时在美国,风气却开始变了。

不合时宜的种族隔离制度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抨击,美国殖民协会的工作开始受到质疑,废奴主义者中的激进派认为,把自由黑人运到非洲,实际上等于削弱了美国本土的黑人解放运动力量,是在帮蓄奴主义者的忙。他们的呼声形成一股强大压力,迫使联邦和各州相继取消或减少了对美国殖民协会的资助,令整个定居计划面临搁浅危险。长距离海运、大量的定居和安置费用、庞大的军事开支,令财政不堪重负,也让社会对此越来越不满。

不仅如此,各定居点为争夺地盘、水源,彼此间已开始发生摩擦和冲突,在这样的局面下,不论美国政府还是美国殖民协会,都渴望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让那些定居地合并成一个“独立”的国家,这样一来向那里输出黑人就不是“罪恶的殖民”,而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正常的人口流动了。

1847年7月26日,这个“独立的黑人家园”正式宣告诞生,国名被定为“利比里亚”即“自由之国”,据说这一名字的灵感来自移民抵达西非第一站弗里敦(意即自由城),国旗是星条旗的翻版,下辖14个县。

利比里亚独立后的10多年里,美国各州仍陆续送来自由黑奴,但数量急剧下降,因为更激进的黑奴解放运动已风起云涌,原本支持美国殖民协会的一些政治家,如林肯,也迅速转变立场。1861年4月,南北战争爆发,次年9月22日,林肯总统颁布《解放黑奴宣言》,黑奴在全美范围内获得了理论上的公民权力,美国殖民协会基于“种族内平等”和黑奴制度依旧存在而制定的移民计划,至此已完全不合时宜,大规模、有组织的移民活动就此无疾而终。

从1820年到1867年,47年间从美国出发去利比里亚的自由黑人不过1.3万多,仅占美国黑人总数的2.6%,占利比里亚总人口2.5%,美国殖民协会希望借此隔绝黑白人种的设想可谓完全失败。不仅如此,“自由国”既未给美国自由黑奴带来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又人为造成和土著黑人的尖锐矛盾,这一矛盾在此后100多年里一直困扰着利比里亚。美国黑人后裔顽固把持政权,对土著采取一系列歧视和不平等政策,直到1980年4月12日,占总人口95%以上的土著黑人才第一次掌权,此时距利比里亚独立已有近132年。而通过血腥政变上台的土著多伊政权随即对前政府展开残酷报复。如今的利比里亚,战火已经平息,但满目疮痍,百废待兴,饱受战乱之苦的昔日自由黑奴后裔惊魂甫定,看见国徽上的国训,不知作何感想?

“爱与自由带我们来到这里”,100多年前,“爱与自由”把这些肤色和当地人相同,但习惯已完全不同的黑人带到这片土地,但他们带给当地人的,却并非是“爱与自由”。

小贴士

2008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访问利比里亚时,称赞利比里亚黑人女总统艾伦·约翰逊·瑟利夫为“民主的楷模”。布什对利比里亚的好感是有原因的,利比里亚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仿效美国而设立的,实行总统制,三权分立,国会有参众两院,总统和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然而,橘生淮北则为枳,1980年以来,利比里亚连续发生军事政变,使民主受到摧残,国民经济崩溃,社会发展倒退,造成了数十万人遭到杀害的人道主义灾难。部族间的冲突往往无法调和,尤其是美国移民与土著之间的关系。像很多非洲其它国家一样,人们发现解决问题不能靠民主,靠暴力往往更迅捷。美式的竞争政治,在利比里亚演变成了暴力对抗政治,它终究未能实现美国在非洲建立一个民主国家的理想。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陶短房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