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衣衫褴褛、戴着镣铐等待出卖的奴隶,到西装革履地向公众大谈美国价值观的贝拉克 •奥巴马,400年间,美国黑人的地位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这种变化也是耐人寻味的,但这种变化并非由我们多数人想象的血雨腥风的暴力反抗带来的,相反,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源于美国社会自身,或者说白人主流社会自身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机制。

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看到了这一点,因此他成为全体美国人的英雄:“我们反抗的目的,与其说是为了反抗这一制度,不如说是为了更加完善这一制度。”

马丁•路德•金的这句话不仅仅诠释着民权运动,也诠释了整部美国黑人史。

 
 

1619年8月,约20名黑人被一名荷兰船长带到了詹姆斯敦,这是史料记载的第一批到达新英格兰地区的黑人。读到这里很多人也许会认为,这20多名黑人便是北美的第一批奴隶。事实却并非如此,在抵达北美的很长时间里,黑人都不是奴隶身份,而和白人契约工的地位相当。在1623、1624年两次人口统计中,他们被列为“仆人”。他们在契约期满后便可获得自由,有的甚至分到了土地。一开始,英国人只对他们的肤色感到不适应、反感,并没有其它举动。【查看内容】

如果没有450年前的奴隶贸易,或许在今年的北京奥运会上,牙买加不会在短跑项目中夺得如此多的金牌。这个有些荒唐的逻辑对于美国这样的国家同样成立。是谁为牙买加制造了风驰电掣般的博尔特,博尔特的那些具有极高运动天赋的黑人祖先是怎么来到牙买加的?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当然是英国奴隶贩子和大西洋奴隶贸易,但参与制造博尔特的人中,远远不止英国人,它更像是人类的一场合谋。 【查看内容】

人性中的罪恶是不分国界与种族的。令人发指的是,很多黑人竟也参与贩卖自己的同胞,从中获利。自有黑奴贸易,非洲黑人便参与其中。当英国人决定废除奴隶贸易时,非洲的一些酋长竟公开表示反对。因为他们用一个强壮的奴隶可换得20到30英镑。当人们要一位酋长停止这种贸易时,他说:"什么!猫能停止抓老鼠吗?哪个猫不愿嘴里叼着老鼠死去?我要嘴里叼着奴隶死。"非洲经纪人曾从这种贸易中获得巨额利润,他们竭力反对所有废除黑奴贸易的建设。 【查看内容】

 

在奴隶制问题上,白人始终面临着道德与利益的煎熬。北方多数清教徒反对蓄奴,自己也不蓄奴,而南方有一部分蓄奴却因为利益而坚决反对解放奴隶,反对蓄奴的人为了保证联邦不至分裂而妥协了,但这种道德煎熬和反思却延续了下来。在美国建国的时候,事实证明,只要这种对人性的思考没有终止,只要这种自觉性的道德反思广泛的存在于民众之间,在解决奴隶制问题的历史进程中,就始终会存在一股强大的道德舆论推力。【查看内容】

 

小说《飘》中对南方人平时闲暇时集会生活的描写,是不是感觉很田园很浪漫很温馨?小说中,黑人与主人之间嘻嘻哈哈是很平常的事,甚至私下里还会在主人面前看不起其他的小农场主,说他们坏话。比起《漂》来,《汤姆叔叔的小屋》更加推崇奴隶对主人的反抗,即使这个主人相对善良。小说的结局清楚表达了作者的观点,逆来顺受、听从奴隶主摆布的汤姆难逃死亡的命运,而敢于斗争的乔治夫妇得到了新生。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这截然矛盾的两者都不是完整的南方,只是符号化的南方。 【查看内容】

监工里也有一些黑人,他们因为表现良好被主人“提拔”,这使其他奴隶感到愤怒,他们把这个监工看做叛徒。让人意外的是,南方不仅有黑人监工,还有黑人奴隶主。2004年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小说《已知世界》,便讲述了一个真实的黑人奴隶主故事。该书揭露的鲜为人知的历史现象,让人震惊。“亨利在他的主人罗宾家里是一个值得称耀的人物,贴身服侍罗宾老爷,使得他觉得自己和其他黑奴不同,也使得他相信奴隶制度的自然等级和必要。后来,在赎身之后,他更拥有了自己的种植园和自己的黑奴。【查看内容】

比尔·格林回忆林肯时说:“在他驾驶平底船去了一趟新奥尔良后,只要有人提起黑人的事,他表情就变得十分严肃。一谈起这次旅行,他就恶心,像要呕吐似的,一个劲儿地厉声诅咒,深恶痛绝。我还从未听过他诅咒骂人哩!”但在他成为美国总统之后,他所说的却大不一样:“我在这场战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既不是保全奴隶制,也不是摧毁奴隶制。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另一部分,我也愿意这样做。”【查看内容】

 

南北战争爆发之后,北方屡战屡败,战争的惨烈,远远超出林肯的想象。北方人开始质疑林肯打这场战争的正义性。在宪法里,并没有明确地表明各州不得脱离。当时的很多美国人就认为,既然“结婚”是自由的,“离婚”自然也是自由合法的,林肯以统一的名义打这场战争,没有合法性。当越来越多的同胞被联邦政府以一个尚站不住脚的理由杀害时,民众的质疑浪潮越来越大,政府的危机来了。于是,林肯决定切换战争主题,发表《解放黑奴宣言》。 【查看内容】

 

在今天的非洲有这样一个奇特的国家,它由白人创造,但主要居民却是黑人。废奴主义者也非铁板一块,虽然他们都主张解放黑奴,但其中一派认为,黑人和白人“天生不同”,他们不会接受美国的司法和制度,如果将他们解放并留在美国,结果对双方都没好处,应该想办法让他们拥有“自己的黑人家园”;而另一派则认为,人和人之间并无本质区别,黑人也是人,既然他们生在美国,就有资格成为美国公民,他们留在美国,有助于改善美国的人权状况。 【查看内容】

从1820年到1867年,47年间从美国出发去利比里亚的自由黑人不过1.3万多,仅占美国黑人总数的2.6%,占利比里亚总人口2.5%,美国殖民协会希望借此隔绝黑白人种的设想可谓完全失败。不仅如此,“自由国”既未给美国自由黑奴带来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又人为造成和土著黑人的尖锐矛盾,这一矛盾在此后100多年里一直困扰着利比里亚。“爱与自由带我们来到这里”,虽然肤色相同但习惯已完全不同的黑人来到这片土地,但他们带给当地人的,却并非是“爱与自由”。 【查看内容】

南北战争后,恐怖气氛在南方不断蔓延,到处都是私刑,时常都有一些黑人莫名其妙地永远消失在了街坊邻居的视线中。在内战前,南方黑人还不至于面临这么危险的境地,那时他们被当成奴隶主的私有财产,主人对自己的财产多少还是有些爱护的。而内战后,脱离了这一层关系的黑人,又得不到法律的实际保护,犹如脱离了牧羊人的绵羊,任人宰割。听到周围的人越来越多地开始议论这些恐怖事件,布克·T·华盛顿陷入深深的思考:黑人究竟要怎样做,才能既不得罪白人,又能求得生存,最终实现平等?【查看内容】

 

在清教徒价值观影响下,华盛顿意识到黑人想要取得平等的地位和真正的公民待遇,就必须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得到以清教徒为主体的白人社会认同,按照清教徒的标准改造自己。他试图在自己创办的塔斯克基学校中,向黑人同胞灌输这一价值观。在他的奔走与呼吁下,越来越多的黑人开始认同他的办学理念。华盛顿逐渐成为内战后美国最有影响力的黑人领袖。他自己,已完成了从一个黑人奴隶到美国主流人群的脱胎换骨。 【查看内容】

 

“崇尚民主与自由,但又实行种族隔离制度”。对很多美国人来说,这个矛盾是他们心中始终难以抹去的阴影。二战前,长期奉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美国人还能刻意地去忽略这个矛盾,那毕竟是他们的内政。但在二战开始后,他们再也无法逃避。舆论的压力和种族优劣论的破产,仅仅是美国着手解决种族问题的外因,从根本上来说,还是美国人的道德和理性反思精神在发挥着作用。很难想像,如果没有全国的民意作为基础,白宫和国会山的那些领袖们,会主动地去推动黑人问题的最终解决。 【查看内容】

对于黑人来说,马丁·路德·金是他们的希望所在,他深厚的知识,以及条理清晰、雄辩有力的演讲,征服了那个时代。然而,赢得黑人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对于马丁·路德·金来说,他必须得到白人主流社会的认可。同样,马丁·路德·金的演讲也打动了无数美国白人,在整个民权运动期间,除了黑人组织为自己的利益奋斗外,美国白人社会也站到了金博士的一边,在民权运动时代里,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或多或少地参与其中,无论黑人还是白人,都为着一个共同的美国梦想而奋斗着,他们不是为了去推翻什么,而是为了更加完善自己的国家,净化自己的内心。 【查看内容】

300年前的美国,一个黑人孩子很可能作为一个奴隶出生,他没做错什么,仅仅因为他的父母是黑人,他就必须接受被剥夺教育机会、从事无报酬劳动、遭人侮辱和歧视的人生。现在全世界都知道这一切不但是错的,简直还是一种罪恶。而此刻的美国,一个白人学生很可能在大学考试中输给分数比他低的黑人竞争对手,一个白人求职者会发现他追求的工作机会最终被条件不如自己的黑人竞争对手所占据,他没做错什么,仅仅因为他的父母是白人,以及一类叫做“平权法案”的制度。 【查看内容】

 

美国法律上消除了黑人与白人的差别,但是在文化、社会心理上,美国黑人仍然是一类特殊人群。鲍威尔、赖斯、奥巴马的成功,说明了美国白人主流社会在心理上已经把他们作为“美国人”,而不是“美国黑人”来接受,但主流的黑人社会却未必有完全融入的打算。完全融入,就意味着谁都不许占据道德制高点。倘若有一天,美国黑人集体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参与社会生活,那会是什么样?所以,这段历史,暂时还无法了结。 【查看内容】

 

对美国黑人历史故事的叙述与解读,其实也是对于美国历史、美国精神和美国价值观的解读。在黑人地位变迁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奋斗、流血、牺牲,但我们更看到了一个社会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是如何进行自我完善的。

就我们熟悉的观念而言,一位非裔美国总统是为美国主流社会所不容的,因为他是一个异类,一个迥异于他所“舞蹈”的整个舞台的外来人,然而,奥巴马赢了,大比分的胜出,让人在过程上找不到任何的瑕疵。

毫无疑问,我们从成见中生发出的遐想在事实面前被碰得粉碎,至此,难道我们不该揉揉眼睛,将鼻梁上的有色眼镜摘下来吗?《新历史》杂志凤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