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北大荒知青纪事(5)
2009年03月28日 15:51凤凰网专稿 】 【打印已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20050722凤凰大视野北大荒青春纪事——知青:拿出兵团一半劲就成单位模范

陈晓楠:疲惫地站在城市人生的起跑线上,知青们体会着人生的失重,城市并不敬重眼泪,而这一群突然出现在这里的陌生人,在城市里寻找着任何一个夹缝来生存。此时,在那片黑土地上,他们曾经经历的艰难困苦,也就成为支撑他们自己的全部经验,甚至是全部的信念。用他们当时的话来讲说,北大荒那片天地相接的土地,培养出的是一大帮不畏严寒、不畏酷暑的汉子。锻炼出来的是一大批不知道什么叫做难的男人和女人。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讲,那个时候苦难是他们唯一的人生资本。

蒋巍(哈尔滨知青):在经历了那样一场困苦,目睹了一些死亡,走过了那样的曲折之后,在他们的字典里,不再会有害怕这样的字眼,不再会有苦难这样的字眼,当他们走回城市的时候,他们认为面前的一切,都是可以克服的。

朱波(北京知青):我在街道办事处帮忙,他们组织了一个会议,说把那些长条椅,也很长也很大,说从这个房间要抬到那个院子去。我觉得看了这个东西,“咣咣”我就撂两个三个,“咣”一拿就走了。当地的干部非常震惊,说这怎么这么能干。我心想,干这点事,没拿出那十分之一的劲儿,后来很多人分到各个单位说:“我拿出兵团的劲儿一半我就是这儿的模范”。

20050722凤凰大视野北大荒青春纪事——拖家带口去上学知青苦学博文凭

解说:回到城市的知青们,都打回人生的原点。重新出发时,他们已不再年轻,当他们怀揣着满身的力气,打算大干一场的时候,却发现,时代的列车,正以他们难以追赶的加速度向前奔跑。而此时囊中羞涩的知识,让他们的步伐格外沉重。带着在北大荒艰难困苦中得来的韧劲,知青中的很多人开始了比常人更多几分的努力。追求着心中的一份成功,知青中,拖家带口去上学,人到中年还在为一纸文凭努力的不乏其人。

王大闻(北京知青):我女儿在那个写字台上写,我趴在双人床上写,我爱人在单人床上写,天天下了班学,你得照常上班去,你五点下班哪儿都不去,回家就马上温(书)。而且晚上有课,那会儿不是双休日,就是礼拜日一天,一天从早到晚的课,补习。

解说:王大闻,三十九岁开始复习考试,在他四十岁的年纪,终于获得了高考的录取通知书。

王大闻:去报到的时候,得交钱拿那个学校的证,完了给一个校徽,我当时就给别上了。走在街上挺着胸,让人看我中国人民大学的,特自豪。我当时开车,我当时都忘了那车搁学校里了,我除了校门就往家走,当时住在双榆树,我走在街上,我老是挺着左胸这儿---中国人民大学。

第一天上课吧,端端正正的,上第一排,绝对不再坐后面。我们都坐第一排,就在讲台,正对着老师。后来老师说:“你们叫什么名字,给我介绍一下”。我们那老师才三十二,也不知是三十六,挨个说一下,你是几届的毕业生。一介绍,我站起来,我说我是六六届的初中毕业生。“哗”整个教室五十四个同学哄堂大笑。我说你们笑,我觉得我心里在流泪,后来老师说静一静,说你继续说。当时我就哽咽了,我说不出来了。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